
- 防禦行為
-
防禦行為
防禦行為 防禦行為是動物為對付外來侵略、保衛自身的生存、或者對本族群中其他個體發出警戒而發生的行為。
鹿是山林中常見的動物,鹿的短尾所遮蓋住的肛門周圍是白色的,稱為肛門後盾,平時感覺不到它的作用,但在遇到危險時,鹿尾的姿態和肛門後盾卻有著異乎尋常的功能。當鹿發現有“敵人”靠近時,如鹿尾垂直不動,表示周圍有值得注意的異常情況,然而還需要做進一步地觀察,周圍的鹿見此信號(平時在寧靜的環境中,鹿尾總在不停的擺動著),立即警覺起來,向四周觀望。當為首的鹿尾向後呈水平方向伸出時,表示來者是敵害,最後將肛門後盾無遮擋的露出來,這是一般警告,表明可能有危險,要提高警惕。一旦狼來了,就立刻逃跑,尾馬上向上豎起,白色的後盾全部顯露出來,這是緊急的危險警告,這時所有的鹿都把尾豎起,跟著為首的鹿跑去。
非洲獵豹快速追捕瞪羚時,瞪羚在全力奔跑一陣以後,會突然停住,馬上改向一側跑去。如果它不拐彎,仍照直跑,那麼它很有可能被獵豹抓住。瞪羚雖然跑得不一定很快,但它在奔跑過程中有急轉彎的特殊本領,因此它常常能從獵豹的爪下逃脫。
棲居在北極苔原地帶的麝牛,在遇到狼的襲擊時,會把幼牛保護在牛群中間,成年的麝牛成群地圍成圓陣,個個頭朝外,用犄角與狼搏鬥。在這種陣勢下,狼是無能為力的,最後一退了之。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