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閒~練打字
*********
《新教增訂 本草綱目(下)》P.1577 明‧李時珍 撰 隆泉書局 明國七十七年三月 增訂本 其中 本草綱目 卷五十一 獸類 獸部 第三十七頁
╯-____-)╯~═╩════╩═~
狼 拾遺 [[釋名]] 毛狗 -[時珍曰] 禽書云 狼逐食 能倒立 先卜所向 獸之良者也 故字從良 爾雅云 牡曰獾 牝曰狼 其子曰獥 因叫(可是[獥]目前的注音是ㄒㄧˊ...)-
狼 [[集解]] - [藏器曰] 狼大如狗 蒼色 鳴聲則諸孔皆沸 [時珍曰] 狼 豺屬也 處處有之 北方尤多喜食之 南人呼為毛狗是矣 其居有穴 其形大如犬 而銳頭尖喙 白頰胼 高前廣後 腳不甚高 能食雞鴨鼠物 其色雜黑黃 亦有蒼灰色者 其聲能大能小 能作兒啼以魅人 野俚尤惡其冬鳴 其腸直 故鳴則後竅皆沸 而糞為烽煙 直上不斜 其性善顧而食戾踐藉 老則其胡如袋所以跋胡疐尾{註一} 進退兩患 其象上應奎星 [穎曰] 狽足前短 能知食所在 狼足後短 負之而行 故曰狼狽{註二} -
狼筋 [藏器曰]- 狼筋如織絡袋子 又若筋膠 所作大小如鴨卵 人有犯盜者熏之 即腳攣縮 因之獲賊也 或言是狼臂下筋 又言是蟲所作 未知孰是 [時珍曰] 按李石續博物志云 唐時有狼巾 一作狼筋 狀如大蝸 兩頭光 帶黃色 有段祐失金帛 集奴婢於庭焚之 一婢臉+瞷+(找不到字...)乃竊器者 此即陳氏所謂狼巾也 愚謂其事益術者所為 未必實有事理 而羅氏爾雅翼 解於狼臂中筋大於雞卵 謬矣-
肉 [[氣味]] 鹹熱 無毒 -味勝狐犬-(李時珍補充的)[[主治]] 補益五臟 厚腸胃 填骨髓 腹有冷積者 宜食之 -時珍 ○出飲膳正要-
膏 [[主治]] 補中益氣 潤燥澤皺 塗諸惡瘡 -時珍-
[[發明]] -[時珍曰] 臘月煉淨收之 禮記云 小切狼臅膏 與稻米為飭 謂以狼胸臆中膏和米作粥糜也 古人多食狼肉 以膏煎和飲食 故內則食狼去腸 周禮獸人冬獻狼取其膏聚也 諸方亦時用狼之靨牙皮糞 而本草並不著其功用 止有陳藏器述狼筋疑似一說 可謂缺矣 今通據飲膳正要書補之云-
牙 [[主治]] 佩之 辟邪惡 刮末水服 治猘犬傷 燒灰水服方寸匕 治食牛中毒 -時珍 ○出小品諸方-
喉靨 [[主治]] 噎病 日乾為末 每以半錢入飯內食之 妙 -聖惠-
皮 [[主治]] 暖人 辟邪惡氣 ○嗉下皮 搓作條勒頭 能去風止痛 -正要 ○淮南子萬畢術云 狼皮當戶 羊不敢出-
尾 [[主治]] 繫馬胸前 辟邪氣 令馬不驚 -正要-
屎 [[主治]] 瘰蠡{註三}燒灰 油調封之 又治骨哽不下 燒灰水服之 -時珍 ○出外壹千金方-
屎中骨 [[主治]] 小兒夜啼 燒灰水服二黍米大 即定 又能斷酒 -千金-
[[附方]] -新一- 破傷風 -狼虎穿腸骨四錢 桑花蟬蛻各兩錢 為末 每服一錢 米湯調下 若口乾者不治 經驗方-
*********
{註一}跋前疐後
出自
《詩經》豳風 - 狼跋
狼跋其胡 載疐其尾 公孫碩膚 其舃几几
狼疐其尾 載跋其胡 公孫碩膚 德音不暇
豳:又字 邠 ,大約是指陝西地區
跋:踩踏
胡:狼頷下懸肉
疐:同 躓 ,跌倒顛簸的樣子
公孫:指 周公
碩膚:體胖之像
舃:木屐,國公的裝備品
几几:引人注目貌,一說為木屐踩地聲
不暇:不止
《狼跋》一詩有說是歌詠周公德行之作,首二句以老狼行進時進退兩難喻其逢時局之艱,後兩句則是述其安適貌並詠其功德。
跋胡疐尾,同 跋前躓後 ,形容進退兩難的樣子。
{註二} (為什麼我會想到交配的動作?)
{註三}ㄌㄨㄛˇ ㄌㄧˇ,脖子因為淋巴結感染而腫起的病徵
=========底下還沒打好==========
本草綱目獸部第五十一卷 獸之二 獸類三十八種
獅綱目
[釋名]猀猊。音酸倪。爾雅作猀麑。虓。許交切。[時珍曰]獅為百獸長。故謂之獅。虓象其聲也。梵書謂之僧伽彼。說文云。一名白澤。今放瑞應圖。白澤能言語。非獅也。
[集解] - [時珍曰]獅子出西域諸國 狀如虎而小 黃色 亦如金色鍒狗 而頭大尾長 亦有青色者 銅頭鐵額 鉤爪鋸牙 弭耳昂鼻 目光如電 吼聲如雷 有耏髯 牡者尾上茸毛大如牛 日走五百里 為毛蟲之長 怒則威在齒 喜則威在尾 每一吼則百獸辟易 馬皆溺血 爾雅言其食虎豹 虞世南言其拉虎吞貔 裂犀分象 陶九成言其食諸禽獸 *以氣吹之 羽毛紛落 熊太古言其乳入牛馬乳中 皆化成水 雖死後虎豹不敢食其肉 蠅不敢集其尾 物理相畏如此 然博物志載魏武帝至白狼山 見物如狸 跳至獅子頭殺之 唐史載高宗時伽毘耶國獻天鐵獸 能擒獅象 則獅雖猛悍 又有制之者也 西域畜之 七日之內取其未開目者調習之 若稍長 則難馴矣
屎[時珍曰]陶氏註蘇合香 誤以為獅屎 陳氏正其誤 言獅屎奇臭 亦黑色 今放補於此[主治]服之破宿血 殺百蟲 燒之去鬼氣藏器
耏=耐,頰毛
虓 ㄒㄧㄠ或ㄒㄧㄠˋ,1.虎怒自鳴貌 2.獅子
*以氣吹之,羽毛紛落:參照聊齋[獅子]
暹邏國貢獅,每止處,觀者如堵。其形狀與世所傳繡畫者迥異,毛黑黃色,長數寸。或投以雞,先以爪摶而吹之。一吹,則毛盡落如掃,亦理之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