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轉貼]蘭嶼長尾南蜥會護蛋 生物大演化
-
[轉貼]蘭嶼長尾南蜥會護蛋 生物大演化
蘭嶼長尾南蜥會護蛋 生物大演化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6/10/13
「蘭嶼長尾南蜥護蛋 生物大演化」(黃進恭報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黃文山歷經十年研究發現生物界有趣現象,蘭嶼本土種蜥蜴「長尾南蜥」獨具護蛋行為,而台灣長尾南蜥族群則完全不會護蛋,這種台灣最大型蜥蜴特殊的護幼行為,最近才演化而成,在研究上,具有指標意義。專門研究蛇類的黃文山博士,長時間在蘭嶼研究專吃綠蠵龜蛋的赤背松柏根蛇,意外發現赤背松柏根蛇在沒有綠蠵龜蛋可吃的春秋兩季,會轉吃長尾南蜥蛋,但覓食並非順利,會遭到最長可達四十公分的長尾南蜥反擊。黃文山發現,蘭嶼長尾南蜥生完蛋後,會留在巢中照顧蛋,為讓蛋順利孵化,母蜥會把蛋掩埋或藏匿起來。當專門吃蛋的赤背松柏根蛇入侵巢內時,母蜥會立刻攻擊,並用力把蛇推出蛋巢以保護蛋,即使面對大蛇也毫不畏懼,照樣攻擊,如此護蛋行為會持續到蛋孵化為止。 (蛇進去的話,舌頭是不是一直吐,就是很多爬蟲類都有這樣特性,看到有什麼東西過來,一定會吐舌頭,吐舌頭目的就是要蒐集空氣中的訊息,另外長尾南蜥也看到蛇了,一個是看到了,一個是認識這個蛇,長尾南蜥就會攻擊) 黃文山說,令人驚訝的是,長尾南蜥只會攻擊具威脅性的蛇類,如果把其它沒有威脅性的蜥蜴如攀木蜥蜴、斯文豪攀蜥和股鱗蜓蜥等放進巢中時,母蜥並不會有攻擊行為, 此外,長尾南蜥只有在生蛋時才會攻擊蛇,不是生殖季節有蛇入侵巢中,牠們僅會逃跑而不會攻擊。 (長尾南蜥只忠於生蛋地,而不是忠於蛋,這個發現是不是很重要,不是生殖季,牠們不會照顧,也沒有蛋,所以無從作研究,長尾南蜥生殖季是從三月到八月) 另一有趣現象是,蘭嶼有十三種蜥蜴,赤背松柏根蛇似乎只吃長尾南蜥的蛋,應與長尾南蜥蛋質軟又有彈性有關,護蛋行為也因此只發生在長尾南蜥身上。黃文山指出,蘭嶼長尾南蜥親代照顧行為,大大提高幼蜥孵化率;長尾南蜥蛋如果有母蜥照顧,埋在土堆孵化率約百分之六十,如果產在水泥洞更可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要是把母蜥移開,土堆孵化率會下降到百分之十八。黃文山表示,大部份兩棲爬蟲類生完蛋或小個體後,往往會任其自生自滅,但長尾南蜥的親代照顧行為和鳥類或哺乳類相比,並不算完善,可見蘭嶼長尾南蜥親代照顧行為是新近才發展出來,屬於一種「進行中的演化行為」。至於禦敵行為,黃文山認為是蘭嶼沒有難纏的雨傘節、眼鏡蛇等,而是以小型的赤背松柏根蛇為主,讓長尾南蜥有能力抵抗;他認為或許台灣的長尾南蜥原本也有禦敵行為,但難跟天敵抗衡,成蜥自己逃命都來不及,遑論護蛋禦敵。(另外就是天敵,蘭嶼那邊比較少,所以長尾蜥蜴可以在洞裡面照顧蛋,在台灣不行,台灣的天敵太多,你去照顧,反而被吃掉) 黃文山這項研究成果具突破性意義,獲得國際學界重視,登上世界知名動物行為學期刊,國際著名兩棲爬蟲類專家審閱論文後也給予極高評價,這項研究成果讓世人了解,蘭嶼長尾蜥蜴獨特的護蛋行為,而這也是生物演化的一項重大發現。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