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轉貼]珍稀動物行為 特生研究保育中心
-
[轉貼]珍稀動物行為 特生研究保育中心
珍稀動物行為 特生研究保育中心
東森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6/10/19 00:24 記者:記者吳素珍、顏高集集報導
農委會特生研究保育中心說,平常極少見到的珍貴稀有保育類哺乳動物─石虎、麝香貓、黃喉貂等全都錄,除此之外,灰鼩鼱特殊的蓬車隊親子行為、台灣水鹿泥浴打滾行為等珍貴的畫面,都一一顯影在該中心,所架設的紅外線自動相機上,紅外線自動相機已成為國內珍稀哺乳類動物監測,及特殊動物行為研究的得力幫手。
紅外線自動相機由相機、紅外線感應器及控制電路等三大部分組成,利用紅外線感應器偵測環境的熱量變化來啟動相機,可藉以監測進入相機拍攝範圍內野生動物的一舉一動。
這幾年透過紅外線自動相機的輔助,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初步揭開了石虎、麝香貓及黃喉貂等珍稀動物的神秘面紗,掌握他們的分布狀況、棲息環境與活動模式。
令人驚訝的是,石虎與麝香貓這兩種珍稀動物的棲息環境,其實離人類墾植的地區很近。以石虎而言,這幾年的資料顯示在台灣西部台南至新竹海拔五百公尺以下的淺山開墾地,有零散的分布紀錄;而麝香貓則散見於全台鄰近開墾地的中低海拔闊葉林內。但也正因為這樣的分布模式,使得牠們受到過度開發所引發的棲地破碎化以及獵捕壓力的強大威脅,有面臨小族群退化的危機。
特生研究保育中心說,不同於白天休息夜間活動的石虎與麝香貓,毛色相當亮眼討喜的黃喉貂,則為活躍在中、高海拔森林光天化日下的閃靈殺手。該中心動物組研究助理林宗以表示,善於爬樹的黃喉貂經常兩、三隻於大白天一起活動覓食,食性相當廣泛,舉凡山羌、鼠類、鳥類、鳥蛋、蜂類、蜂蜜、鞘翅目昆蟲及一些植物的果實等都是牠們喜歡的食物,甚至連同為食肉目的鼬獾也曾命喪牠們口中。雖然也面臨一定的獵捕壓力,但所幸族群尚稱穩定。
而更令研究人員興奮的是,今年從苗栗三義回收的底片中拍攝到一張灰鼩鼱媽媽帶領四隻小灰鼩鼱一起出外活動覓食的蓬車隊行為。灰鼩鼱為尖鼠科的成員之一,在小鼩鼱剛出生至約二十天這一段期間,鼩鼱媽媽外出覓食時,小鼩鼱們會在媽媽後頭排成一列,第一隻小鼩鼱咬著媽媽的尾巴基部,餘的小鼩鼱則依次咬住前一隻的尾巴基部,由鼩鼱媽媽領隊,一隻接一隻離開洞穴活動覓食,彷彿外出旅行的蓬車隊,相當有趣。蓬車隊親子行為經常可見於居家附近活動俗稱「錢鼠」的臭鼩身上,但對棲息森林底層的灰鼩鼱,則是頭一次在野外被紀錄到這樣的行為,相當珍貴。
另外,在花蓮縣高海拔的森林內,也拍攝到台灣水鹿公鹿泥浴打滾標示的連續行為。此外,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已計畫自國外引進紅外線數位自動相機,預期每次監測時間可望從目前的二至四星期,延長至二至四個月,每次拍攝張數則可至五百張以上,將可呈現更多更完整的珍稀動物行為在國人面前。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8/17/5fwt.html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