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3 共計 3 條

主題: 漁農自然護理署兩棲及爬蟲類研究小組

  1. #1
    青年狼 北極狼 的頭像
    註冊日期
    Jul 2006
    住址
    北極
    文章
    417
    樂園幣
    6,196.81
    0
    在 0 個帖子中被讚了 0 次

    勳章欄

    漁農自然護理署兩棲及爬蟲類研究小組

    漁農自然護理署兩棲及爬蟲類研究小組

    他們的工作,有時枯燥,有時刺激;他們的朋友,有時溫馴,有時兇惡。他們為了找尋生命,所以「捐窿捐罅」;為了解開大自然的謎團,所以漂泊天涯。漁農自然護理署有個專家小組,龍蛇混雜,行蹤詭秘,以發掘怪物為樂,與奇珍異獸為伍。



    兩棲及爬蟲類研究小組

    專家小組於三年前成立,是專門研究香港兩棲和爬行動物的隊伍。兩棲和爬行類一起研究,是因為兩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牠們都愛「捐窿捐罅」,都是涼血動物,兩棲動物固然是水陸兩宜,不少爬行動物也很熟水性。

    例如鱷魚,入水能游,出水能走;蠑螈與蜥蜴幾乎是一個「餅印」,但前者是兩棲類,後者是爬行類。研究爬行類,不可能忽視兩棲類,所以傳統動物學家都會把兩棲爬行動物一併處理。

    兩棲及爬行動物是天生捉迷藏高手,牠們晝伏夜出,性格神秘,而且大部分長得一身保護膚色,教人難以捉摸。魚兒在水裡游泳,鳥兒在天際翱翔,兩棲爬行類則沒有單一的生境。牠們可以活在泥沼,可以藏於河溪,可以躺在荒田上,也可以置身石屎大廈間。

    兩棲及爬行動物研究小組工作於二零零二年開始,四位專家把幅員一千平方公里的香港切割成一千個方塊,撇除維港兩岸的繁華鬧市,地圖上每個方塊都幾乎留下專家小組的足。經過專家小組的努力,目前全港錄得的兩棲及爬行類共一百零二種,兩棲類佔二十四種,爬行類七十八種。爬行動物當中,有四十六種蛇、二十二種蜥蜴和十種龜。

  2. #2
    青年狼 北極狼 的頭像
    註冊日期
    Jul 2006
    住址
    北極
    文章
    417
    樂園幣
    6,196.81
    0
    在 0 個帖子中被讚了 0 次

    勳章欄

    教人意外的是,能遇到稀有兩棲及爬行動物的地點不在聞名世界的米埔,也不在林木茂密的大埔滘,卻在煙霧迷漫的大帽山頂。這是因為那裡生境多樣化,有樹林、有河流,而且溫度很適合不同種類生長。全香港最大的蛙─棘胸蛙,正是大帽山頂的居民,這種蛙兒天生粗壯的四肢,胸部長有荊棘般的凸出斑點,像一個「心口有毛」的粗魯大漢。在香港,棘胸蛙只曾在大帽山有紀錄,內地也有,不過由於牠們肥大可口,已被捕食得愈來愈罕有了。

    有時候,偵察不尋常的動物,要用不尋常的方法。兩棲及爬行動物專家是用耳朵來為棘胸蛙做紀錄的,不是眼睛。有一晚,大帽山漫山雲霧,甚麼都看不清楚,他們正在尋找棘胸蛙的下落,走近一條水坑的旁邊,聽見「刮…刮」的叫聲,沒錯了,只有棘胸蛙才會發出這種古怪的語言,叫聲來自左右兩邊,就知道有兩隻了,然後他們繼續前進,突然間,一隻棘胸蛙站在他們前頭一塊巨石上,盯他們,情況似乎是蛙兒在監視人類,多於人類刺探牠們。

    尋找騎呢的動物,要用上騎呢的招數,兩棲及爬蟲動物研究小組最多趣事。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張家盛記得那次在東涌做調查,組員逐塊大石、木板揭開搜索,其中一塊大鐵板需要幾個人合力揭起,一位組員發現了兩條石龍子,高興得樂極忘形,忘記了手上的鐵板,鐵板跌了下來,剛好壓在張家盛的頭上。
    兩棲及爬蟲類大多膽小怕事,牠們的處世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例如香港的蛇,十居其九都沒有毒。不過,凡事也有例外,平胸龜樣子趣怪,外表平易近人,但那副鷹嘴似的嘴巴,卻極具殺傷力。




    郊野公園護理主任賀貞意曾經在郊區的馬路中央碰見過平胸龜,看似受了傷,好心拾起牠送交專家治理,怎料平胸龜不解溫柔,竟想咬賀貞意一口。原來平胸龜以肉食維生,扁平的龜甲讓牠們在石隙間來去自如,平胸龜的頭部不會伸縮,但爬攀技術高超,並非善男信女。


    專家組裏的「女蛇王」─ 郊野公園護理主任賀貞意,成功背後,也付出過不少汗水,是冷汗的汗水。她說,學習捕蛇初期,相當雞手鴨腳,對各種蛇類不熟悉,因此特別緊張。有一天,她帶備了蛇,與一眾專家組成員勇闖大嶼山,走到一個農村附近,給她發現了一條黑白相間的蛇,賀貞意戰戰兢兢的用箝牠,然後呼叫隊友前來相助,隊友卻走到老遠,聽不到她呼喚,留下賀貞意一人獨對那條蛇,還不曉得是不是毒蛇。結果人蛇大戰十分鐘,隊友才施施然回來,證實是一條白環蛇,沒有毒的,害得賀貞意一身冷汗。

  3. #3
    青年狼 北極狼 的頭像
    註冊日期
    Jul 2006
    住址
    北極
    文章
    417
    樂園幣
    6,196.81
    0
    在 0 個帖子中被讚了 0 次

    勳章欄

    賀貞意叫人敬佩的是膽量,身為小組組長的自然護理主任陳堅峰叫人羨慕的是耐心。陳堅峰的「爬行」生涯從赤角開始,九零年代興建新機場,棲居於那裡的香港特有的最小蛙類盧氏小樹蛙被營救到新界及港島多處,陳堅峰獲委以重任,負責監察牠們在移居地的生存情況,從此對那些其貌不


    揚的小動物產生濃厚興趣。不久後,他又接獲另一宗任務-深入南丫島荒僻的深灣,追蹤綠海龜。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永不放棄,是專家組的不朽格言。陳堅峰在二零零二年於南丫島深灣探查綠海龜,深深體會到這個格言的道理。繁殖季節裡,綠海龜會在晚間游上沙灘產卵,陳堅峰奉命前往考察。

    一個炎夏的晚上,他由黃昏開始等待綠海龜的出現,下午六時呆等至深夜零時,綠海龜芳蹤杳杳。同事都準備睡了,陳堅峰不忿氣,一個人再走到沙灘盡頭尋覓,就在這個時候,跟前突然「沙」的一聲,一頭正在產蛋的母龜用雙手撥動地上的沙。陳堅峰喜出望外,立即叫同事幫忙,待母龜產蛋後經已是凌晨三時許,他們不理得當時正下滂沱大雨,大家舉起傘子,給綠海龜裝上星追蹤儀器,而這頭海龜,也就是香港綠海龜保護計劃下的第一頭接受追蹤的成員 ─ 「香港一號」了。

    專家組裡還有一位「青蛙王子」,他是自然護理主任林毅。對於青蛙王子而言,世上沒有醜陋的蛙兒,即使是癩蝦蟆,想吃天鵝肉也是應份的。林毅跟癩蝦蟆邂逅多年了,由牠們的卵到蝌蚪階段直至長成黑眶蟾蜍(癩蝦蟆的正名),青蛙王子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朝夕相對,也就不覺得癩蝦蟆醜惡了,「其實牠們不醜,反而很有趣,癩蝦蟆不似得普通青蛙會跳來跳去,牠們只會像烏龜似的四腳爬爬,但攀爬能力卓絕,九十度的峭壁也難不過牠們。」

    讀到這裏,大家下一回在郊外遠足,若然碰上有人在草堆裏、敗瓦中四處翻弄,別驚怕,他們可能就是漁護署專家組的成員。

    -完-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聯盟網站及推薦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