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漁農自然護理署蝴蝶研究小組
-
郊野公園存護了全港九成九蝴蝶品種
該署自然護理主任黃勇慶(Eric)是工作小組的隊長,他說,隨著過去三年在郊野公園、綠化地帶等地方記錄蝶蹤,已整理出一個基本的資料庫,今後會在沙頭角、北區等禁區進行更多蝴蝶研究工作,以填補其他人士不能進
入這些地方,以致數據真空的情況。此外,小組亦會繼續監察全港四十二個賞蝶好去處,如大埔鳳園、城門水塘等的生態情況。事實上,數據顯示,郊野公園已保護了全港九成九的蝴蝶品種。觀察過不少蝴蝶誕生過程的Eric,耐性亦因此而大增。他曾滿心歡喜地取得一個罕見的灰蝶蛹,以便研究其生長情況,期間不時發現蛹中物有所活動,遂準備了攝錄機等待該新品種蝴蝶破蛹而出的剎那。怎知,萬眾期待一刻,卻帶來失望,鑽出蛹的只是一頭寄生在蛹內的蜂!
馬鞍山之顛追蹤罕見蝶影
Eric曾在炎熱的十月天,拉著繩子登上馬鞍山一帶陡峭的山峰,追蹤香港五種帶蛺蝶當中最罕見的雙色帶蛺蝶。仍然難掩興奮之情的他說:「當時為攝得其盧山真貌,一手扶著同事抓緊的蝴蝶網柄,一手持著相機,小心翼翼地靜悄悄沿著斜坡而下,幸而不辱使命。當日看見很多高山 稀有品種,雖然辛苦,但很滿足,真是笑著落山,很值得。」
Eric又覺得斑蝶集體渡冬的行為很奇妙,他謂:「2002年底,有三萬多隻斑蝶在屯門小冷水渡冬,當時看見蝴蝶漫天飛舞的情景,真的只有『嘩』一聲可以形容。文獻指出,斑蝶每隔數代才在同一地方渡冬,不似雀鳥會帶同下一代重回過冬地,哪麼斑蝶的孫子是怎樣認路的呢?真需要進行更多研究。」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