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的鳥類

文:黃芳國
圖:陳俊強等人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回旗山奇首頁】

  旗山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可見臺灣第一高峰 - 玉山(海拔3952公尺),關山(海拔3666公尺)、卑南主山(海拔3293公尺)、大武山(海拔3090公尺)等中央山脈高山,而發源自玉山的「楠梓仙溪」蜿蜒流經旗山,在嶺口與「荖濃溪」匯集而成為南台灣的生命之河 - 「高屏溪」。

  旗山鎮主要由山脈、河流、平原構成,在泥岩山區並有許多湖泊。主要作物有香蕉、甘蔗、水稻、竹子、龍眼、荔枝及各種果樹。在鎮內常有大冠鷲、鳳頭蒼鷹、松雀鷹如風箏般遨遊於蔚藍天空,與遠從西伯利亞來訪的候鳥如灰面鷲、赤腹鷹、紅隼、紅尾伯勞、藍磯鶇一起悠遊於旗山的天空。野生鳥類是在自然環境中最引人注目的野生動物,牠擁有美麗的身影、繽紛的色彩、靈巧的姿態,還有悅耳的鳴唱聲,也是最容易觀察的野生動物,而野生鳥類資料隱含著當地自然環境的品質。

  世界鳥類約有九千多種,牠們分屬於27大目,155科。鳥類的生態分佈區有舊北區、新北區、東洋區、大洋區、衣索匹亞沙漠區、南美熱帶雨林區及極地區。台灣這個海島在生物地理上屬於東洋區,延續了中國大陸及喜馬拉雅山系的鳥種,所以許多鳥種都與大陸華南一帶或中南半島的鳥類相似,由於台灣高山林立、四面環海,又位於許多鳥類遷徙路徑上,所以整個生態體系十分特殊。

  目前台灣鳥類的記錄約有450種,在分類學上分別隸屬於18目68科,但因目前賞鳥人口的不斷增加,每年也就持續地發現新鳥揰。牠們分佈在高海拔針葉林、中海拔闊葉林、低海拔雜木林之山區及平原、湖泊、河口和沼澤濕地間。在世界的九千多種鳥類中,台灣以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面積,孕育了四百五十多種鳥類的比例來計算的話,台灣的鳥種密度是排名世界第二。 在這450種野生鳥類當中,可分為下列數種:

1.留鳥
留鳥是台灣本地的鳥種,長年居住在此地。台灣約有百分之三十九的鳥種是留鳥,牠們的體形和習性因著演化上的適應而終年居住在台灣,分佈於不同的海拔高度和不同型態的棲息環境,牠們面對新的天敵、新的競爭者,有些鳥類的部份構造乃發生變化;又因台灣與大陸隔著海峽,鳥類近親交配的機會增加,故而演化成本省的特有種或特有亞種。其中有十五種是其他地區看不到的特有鳥種,堪稱是台灣鳥類中的國寶,吸引了許多國外生物觀察家的關注和羨慕。牠們分別是黑長尾雉(帝雉)、藍腹鷳、台灣山鷓鴣(深山竹雞)、台灣藍鵲、紫嘯鶇、冠羽畫眉、紋翼畫眉、金翼白眉、栗背林鴝、黃山雀、火冠戴菊鳥、台灣叢樹鶯、烏頭翁、黃胸藪眉(藪鳥)。

2.冬候鳥
台灣鳥類的第二大代表群是冬候鳥,約佔百分之二十三。牠們大部份來自西伯利亞、中國東北和日本、韓國。冬天時,從高緯度寒冷的北方經過長途飛行,成群結隊地移棲來此避冬;春天來臨時又相繼飛回北方繁殖,牠們是鳥類的旅行家,隨著季節的改變而作有規律的遷移。例如:黑面琵鷺、藍磯鶇、大白鷺、蒼鷺、小水鴨、青足鷸。

3.過境鳥
這些鳥類既不在台灣繁殖,也不在此過冬,而是在南遷北歸的途中,暫時歇息在本省,多見於秋天和春天,約佔百分之十七。例如:灰面鷲、赤腹鷹和紅尾伯勞等。

4.夏候鳥
牠們分佈於南洋一帶,春夏期間來到台灣繁殖,到了秋天再飛回南方棲地,並在那裡過冬,翌年春夏之間再度來台。約佔台灣鳥種的百分之一,代表性的夏候鳥有八色鳥、筒鳥、鷹鵑。

5.迷鳥
迷鳥是不該在本地出現的稀有鳥類,牠們大部份因為各種突發因素而離開既定的飛行路線,如幼鳥迷失方向、氣候風向變化等。每年夏天颱風來臨前後,最容易發現迷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