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開放探親已廿年,受傷滯台的丹頂鶴「丹丹」卻找不到歸鄉路。三年來,丹丹生活在約十二坪欄舍,飛行本能逐漸退化。

探視過丹丹的鳥類專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退休研究員顏重威說,丹丹猶如生活在監牢裡,黑牢的日子過得很痛苦,應該盡早讓牠回歸自然重見天日。

12坪欄舍裹黑紗網保護

午後的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醫院,小山羊兒成群地咩咩叫、幾隻烏龜悠閒地游著泳,邊間最大的欄舍神秘地裹著黑色紗網,隱約可見欄舍裡,一雙細長的腿正輕巧又焦急地來回不停踱步,潔白的羽翼、黑色的頸項,這隻戴著朱紅色小肉冠的丹頂鶴就是丹丹。

與兩年多前相較,丹丹長高了,頭上長出丹頂鶴的朱紅色標記,籠裡的牠昂首引頸,想張望外面的世界,卻只看到屋頂上的百香果爬藤以及黑色紗網過濾的世界。

若續圈養可能焦慮不安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朱增宏表示,丹丹是野生動物,在野外落難的鳥不適合圈養,若繼續圈養,丹丹可能會出現來回走動、焦慮不安的不正常刻板行為。

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室說,用黑色紗網圍住欄舍,是怕丹丹看到人受驚嚇而傷了翅膀,但學者說出了真相:丹丹是候鳥,看到天空、日月星辰,感受到四季變化,會有想飛的衝動,遮住是消極的保護。

圍黑網是怕牠受人驚嚇

台北市立動物園長陳寶忠無奈表示,兩年前鳥園開放時,曾向北市建設局申請,讓丹丹搬到鳥園展示,但建設局不准展示,丹丹只好生活在僅約十二坪的空間,用黑色紗網圍起來,園方也不忍。

九十二年秋天,還是小鶴的丹丹,和爸媽從東北遷徒過冬,卻迷途流落到台灣,一年後又誤闖空軍基地,身中六顆鉛彈,被送到台北市立動物園治療飼養。如今,丹丹已五歲,正值求偶年齡。

多次參與丹丹野放會議的學者私下表示,過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是丹頂鶴的天性,已經性成熟的丹丹卻成為被禁錮的孤鳥,嚴重違反自然,丹丹迫切需要返鄉,政府的會議卻多議而不決。

送回原棲地找伴是上策

丹丹若不配對,身心狀況是否會受影響?動物園坦言,雖然丹丹並無明顯異常行為,也沒有精神抑鬱、自殘等行為,無法配對對牠尚無影響,但送回原棲地尋求伴侶是最好的選擇。

台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石瑞德表示,丹丹是野生動物,回到原棲息地對牠最好,可以和同伴學習飛行,他已經成鳥,怎麼忍心再關牠五十年?

也有學者指出,丹丹被關了那麼久,幾乎忘了飛行本領,就地野放條件不佳,如果政府堅持要遵照華盛頓公約的規範,且中共堅持認定是國內遷移,以致丹丹不能回大陸原棲地,就只能讓牠留在動物園做保育教材了。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20/4/em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