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找到了更多的資料^^
來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87781.htm

===============================================

物種檔案
  英文名ire Wolf
  學名:Canis dirus
  年代: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
  體長:1。5米
  體重:50公斤
  
分類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哺乳綱
  目: 食肉目
  科: 犬科
  屬: 犬屬

物種簡介
  恐狼是犬屬已滅絕的一個物種,在更新世的北美洲非常普遍。雖然它與灰狼有關,但卻不是任何現存物種的直係祖先。恐狼與灰狼在北美洲一同生存了約十萬年。它是更新世大型動物的其中一種。約於一萬年前,恐狼與大部份其他的北美洲大型動物一同滅絕。
  恐狼體型比現代的狼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和狼並存在世界上,直到一萬年前才滅絕。它的身體構造和現代的狼完全不同,身體更健壯結實,四肢比較細而且短,比較像鬣狗。它的下颚組織很大,使它有能力咬碎骨頭。它在食物鏈上的位置也和鬣狗類似,更大程度上是食腐者而不是獵手。它們的智力可能比較低,在加利福尼亞的La Brea瀝青坑中,發現的恐狼的骨骸遠比其他動物多的多,整整3600具。 恐狼和現生狼的親緣關係本來就很近,從複原圖上看不出太大差別的。主要區別是恐狼的面顱比較粗短,颚骨更強勁,腦容量要低一些等等。

物種發現史
  埃文斯維爾恐狼
   恐狼的第一個標本是由Francis A. Linck於1854年沿美國俄亥俄河在近印第安納州埃文斯維爾的鴿子河河口發現,而大部份的化石則在加裏福尼亞州的拉布雷亞瀝青坑中發現。
  1854年夏季當俄亥俄河的水位較低時,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埃文斯維爾發現了恐狼的模式標本。這個標本是一個化石化的颚骨,由Joseph Granville Norwood博士從Francis A. Linck處獲得。他把這個標本交予約瑟夫·萊迪(Joseph Leidy)研究,萊迪確定這個標本屬於狼的一個已滅絕物種,並於1854年發表。於1858年的文獻中,萊迪將這個標本命名爲恐狼。
  Norwood博士在交予約瑟夫·萊迪恐狼標本的信中提及另有一個標本已交回Linck處,但因Linck於1854年經已死亡,故未能確定。這封信及恐狼的模式標本現正存放在費城自然科學院。

物種特征
  恐狼較灰狼大小許,平均約有1.5米長及50公斤重。恐狼的腳在比例上較灰狼的短的強壯,可見恐狼並不善長奔跑,因而有可能是吃腐肉或捕獵較大型及笨重的獵物。
  與相似體型的灰狼比較,恐狼的頭較大及闊,腦蓋較小。恐狼的牙齒較巨大,在冠上有大量的磨損痕迹,故此很多古生物學家相信恐狼是利用其牙齒來咬碎骨頭。恐狼的骨骼上亦發現有已痊愈或半痊愈的傷痕,這些傷痕與現今的狼在捕獵大型獵物(如野牛及馬)時所造成的傷痕類似,故相信它們會獵殺大型的獵物。

演化及滅絕
犬屬的化石紀錄顯示它們是在9百萬至1千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從北美洲細小的Leptocyon沿灰狐及狐狸的分支演化出來。犬屬後來於8百萬年前擴散至亞洲及歐洲,並成爲了現今狼、狐狼、狐狸及貉的祖先。直至3百萬至5百萬年前,犬屬擴散至非洲及南美洲。在3百萬年前巴拿馬地峽的形成,促使了它們能進入南美洲。
  在接著的9百萬年裏,狼在北美洲進行大規模的發展及多樣化,直至更新世中期(80萬年前),Canis ambrusteri在南北美洲出現及分布。後來它們從北美洲上消失,但有可能在南美洲延續成爲了恐狼的祖先。不過亦有一些證據顯示恐狼是從其他細少的南美洲狼演化而來。
  在更新世晚期(30萬年前),灰狼經白令陸橋抵達北美洲。在10萬年前,恐狼亦在北美洲出現。
  於一萬六千年前,恰巧是冰河時期末及人類抵達北美洲,大部份的大型哺乳動物開始消失。恐狼由於失去了主要糧食,且較其他狼的物種(如灰狼及紅狼)緩慢,以致未能獵食較靈活的獵物,開始被逼要吃腐肉。直至一萬年前,大型哺乳動物及恐狼都滅絕了。不過在阿肯色州亦有發現一些化石,證明恐狼可能在4000年前仍有一些遺族生活在歐薩克山脈中。

化石紀錄
  在拉布雷亞瀝青坑中發現過千的恐狼頭顱骨。在拉布雷亞瀝青坑中,恐狼的數目非常之多,總數超過3600頭,比所有其他的哺乳動物更多。由此可見,恐狼可能像現今的狼或狗般是群體獵食的,並且得知當時物種在接近滅絕時所承受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