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資料截自"所羅門王的指環"第十章-盟約
康拉德.勞倫茲 著

新石器時代,出現了一種半野半馴的小型動物,這種動物就是狗。
狗是豺(Canis aureus)的後裔,他們大概算的上是人類的第一種家畜了。
----------中間跳過---------------
隨便哪一種形式的誓言幾乎都有人打破過,但是一隻真正忠心的狗,他的誓約卻是海枯石爛、此心不渝的。
我到現在為止認得的狗裡面,又以那些帶有狼的血統的狗最為忠實。
北方的狼(Canis lupas)過去曾和現代狗的祖先(養馴了的豺)雜交過,
一般人常常誤以為大型的狗才是狼的後裔,其實大謬不然。
根據行為模式的研究結果:所有歐洲的狗種,包括大丹狗(Great Dane)和獵狼犬在內都是純粹的豺狗,頂多也只大有一丁點狼的血液。現存純種狼犬只有在美洲極地裡才找到的到,尤其是所謂的阿拉斯加狗(malemut)。
格陵蘭島的愛斯基摩狗只有一點豺的特性;但是歐亞大陸極地裡的種種名犬,像芬蘭的萊卜蘭(Lapland dog)、俄國的薩莫耶得狗(samoyede)所帶的豺性就要比狼性高,只是他們把從郎那兒得到的特徵表現的格外明顯而以:幾乎全是高颧、斜眼、鼻尖微微上翹,和狼的臉部一個表情;不過就另依方面來說,他們身上帶由豺的血液也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鬃獅狗,他著的暗紅色外依舊是明證。
------------------------
更詳細的資料(例如豺種與狼種的差異)如果有人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在發一篇與各位分享
或是自己去買書來看(大推薦)

以上是我看書打下來的,已經是二三十幾年前的資料了(不過書倒是新的多)
在我想到資料新舊問題後我馬上就上網搜尋,找到了以下這篇



--------------------------------------------------
轉載自科景網站 (http://sciscape.org)
原文出處: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884

[Nov 22, 2002]
生物:狗的起源與演化

編輯 Gene 報導

狗是人類最忠心的朋友,那我們什麼時候和牠們結交的?分子演化的研究顯示不管是吉娃娃還是聖伯納,全世界的家犬都是演化自一萬五千年前東亞的狼。

家犬(Canis familiaris)最早出現於東亞,從野狼(Canis lupus)馴養而來,然後傳播到全亞洲和歐洲,之後隨著人類在一萬四千至一萬兩千萬年前橫越白令海峽到了新世界。兩組研究小組在Science刊登了兩篇文章分別說明了新世界及舊世界家犬的起源和演化。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Peter Savolainen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張亞平等人的研究顯示這五百年來的育種是造成不同品種家犬體型和樣貌全奇百怪的原因,而非不同的遺傳起源。

根據Peter Savolainen等人對舊世界犬的研究,馴養家犬可能發生在一萬五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美國華府國家自然史博物館的Jennifer Leonard和瑞典Uppsala Univ.的Carles Vila等人對新世界犬的研究也顯示更早的起源。根據德國發現的頷骨,已知最早的狗生活於一萬四千年前,但Vila認為狗和人在更早時期就生活在一起。他說道,他們發現在舊世界起源的狗被遷移的人類帶到新世界,在我們現在已知發展出貿易之前,人類就交換狗隻。

研究人員還不知道人類如何及為何馴養狗,但如果狗起源於一萬五千年前,那牠們在幾千年的時間就散佈到三個大陸上,牠們繁衍和分化的速度之快,使Vila相信牠們對人類一定大有用處,例如協助狩獵等,這使得前進新世界輕鬆些。 Leonard認為狗也可用於守衛、交通等。

Savolainen等人分析了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極地654隻狗的母系遺傳之粒腺體DNA。他們發現所有狗分成五群,其中百分之九十五的狗分作三大群,可以追溯到特定的雌狼。再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四萬年前的一頭狼。遺傳多樣性在東亞如中國、泰國、柬埔寨、西藏、韓國和日本比歐洲、西非和北美極地要來得高,顯示東亞的狗是最古老的族群。之前研究人員認為中東是馴養動植物的中心。Savolainen說道,大多數較早的猜測專注在中東,但只是根據少數考古發現的事實,即那裡也有其他動物的馴化。

狗的遺傳類型屬於狼的不同遺傳分支,顯示東亞的人類族群同時馴化了不同狼群成為家犬,Savolainen認為那些不是偶然的事件。

Vila等人則研究新世界的家犬是否是從當地的狼馴化而來的,又或者是與舊世界犬有極密切的關聯?他們比較了新舊世界犬的DNA,包括37個從化石裡取得歐洲殖民者帶來前的拉丁美洲犬和阿拉斯加犬的DNA。新世界犬和舊世界犬的關係比和美洲灰狼還近,它們的相似度顯示所有的狗都來自共同的祖先,但一些拉丁美洲犬則與現代犬無關。他們結論道,歐洲殖民者顯然沒有把當地土狗用來育種。

大多數狗化石只能追溯到七千年前,倫敦動物學會的馴養哺乳動物史專家Juliet Clutton-Brock認為一萬五千年實在是太早了。但Univ.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Robert Wayne卻不相信Savolainen等人的結果,他認為狗在四萬年前就應該分化了,他相信更早的狗的史前史並未出現在考古證據裡。

不管人類和狗結交了多久,哈佛大學的生物人類學家Brian Hare等人在同一期Science也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發現狗找到人類暗示的隱藏食物之能力比黑猩猩和狼還好。不管多大的小狗都能很好地依人類神情所指示找到食物,即使牠們只有微不足道的經驗。黑猩猩是人類的近親,但牠們和人類的溝通能力連狗都不如。究竟狗的溝通能力是牠們被馴養的原因,還是副產品,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

相較於勞倫茲的行為學分析,現代則採用了基因比對(勞倫茲那個時代基因科學可能才在起步階段),顯然是準確的多
蛋原本以為這項一直讓人相信但未證實的常識被證實了
但卻有人質疑追朔的年代不夠久遠
或許追朔到更久遠的年代會發現勞倫茲其實是對的?
答案看來還有得等了


關於康拉德.勞倫茲:
勞倫茲是動物行為學的開山祖師,我們現在可以對動物的行為有這麼多的了解,勞倫茲功不可沒。
他於1903年在奧地利維也納出生,並就讀當地大學,主攻醫學和生物;1933年修得博士學位。很快,勞倫茲在雁鵝及穴烏的研究陽明國際。
於1989年在艾頓堡與世長辭去世。
著作有:所羅門王的指環
    所羅門王的貓狗指環
    勞倫茲與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