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巴薩查
其實答案很間單
分分合合直到雙方都有共識那天
因為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這道理動物更遵循
大家都是以表面合作但私底下冷戰的情勢
說難聽點就是互相勒住對方咽喉
但是也不無可能像所謂無產階級貧下中農螞蟻革命史

不過重點在你要確立一個階段
對肉食動物來說
可能花在競爭的時間上遠比用腦袋思考來的多
所以造成草食性動物在科技發展上更加快速
意思就是當整體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
草食性動物其人性會大於肉食性
也就是肉食會被草食稱為野蠻
情況類似於現今已開發國家與未開發國家
而介於兩者間的狗與貓或者相近動物
則可能就像是開發中國家

肉食性可能依然遵循古早野獸社會的原則
以實力強的為王
草食性則是開始有所謂民權,以個體選擇推派團體代表

反正整篇討論先前說過
會跟人類社會演化方式非常接近
因為人本來就是一種動物
只是花了數萬年時間發展出高度社交技巧藉此互相理解

而獸人發展到主義與追求種族自治或者民族自決上
已經可以說有一定的社交與自我認知能力了

其實討論草食動物的發展性會比較高
因為他們可能也會演進變成雜食性動物
比方說長了犬齒適合撕裂肉塊的牛牛(爆
但是依循動物本性與自然共生的情況下
他們文明發展速度比較慢

至於肉食動物的話
可能會一直卡在部落階段

繼續推下去
如果加入人類要素進去
會發現其實很多小說中把獸人定位在次角或者有勇無謀上也不能說錯
命令對他們來說只是進行狩獵的理由
他們會有著屬於自己的小團體
而實力最強者就是領導
聽起來草食性的發展潛力很樂觀,而肉食性的獸人則停在小團體--假設為部落社會的小單位--滯留了
如果做個比擬,用農業民族跟游牧民族來比擬草食性跟肉食性的獸人好了,歷史常常證明農業民族容易早時間建立高度文明及生活物質穩定的社會,除非後來建立王政並透過戰爭來擴張領土,不然長時間下一般都是城邦小國,而農業民族就是那種“坐地而安”,不需要對外爭爭搶搶生活就夠了;而游牧民族常常用侵略搶奪農業民族的資源來彌補自己生活資源的不足,況且在侵略的過程中,容易在很短的時間內由部族社會跳躍成為國家組織,歷史上匈奴人、蒙古人還有滿州人一開始都是部落社會,可是在發動侵略的長途中,雖然一路上殺擄掠搶,卻能很快地建立比農業民族還要廣大的生活空間,能夠成就這樣的“大業”仰賴的是那種源源不斷的進取心--還是說來自野蠻的本性“征服慾”較切確
我覺得肉食性獸人會有向人類游牧民族的歷史發展潛力,所以在看過許狼中將的一些發表主張,覺得他所講的“犬族主義”之實現會是一種可能,就拿他的理念簡單假設分成狼族-狐族-狗族好了,發起者除了要先能統禦自己同種的民族外,過程應該會有遇到反抗者的阻撓跟外界他者的干涉,這樣看就要討論到外在環境的其他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