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對豢養寵物有個不同的見解

"若想挽回一個瀕臨絕種的物種,讓牠成為熱門寵物或許是最好的作法"

當然,就算不成為寵物也是可以靠人工養殖來確保牠們的數量
但是,我在爬蟲界打滾了幾年
發現了有趣的現象

從外國進口至台灣的爬蟲
數量種類越來越多,年紀越來越小
也從WC,C-Born,LCT到現在的CB,CCB

這代表了什麼?
代表了寵物市場對爬蟲類的需求
代表開始有繁殖商在繁殖這些爬蟲類
代表人類從野外捕捉爬蟲類的比率下降
代表了某些爬蟲類脫離了滅絕的厄運!

而且這過程是非常快速的
短短十幾年
一些華盛頓公約三級,二級,甚至是一級的保育類生物
就可以在市場上出現了
蘇卡達象龜,亞達伯拉象龜,豹龜,輻射陸龜,亞洲龍魚,澤巨蜥,瑤山鱷蜥,森蚺,揚子江鱷......
這些都是在進入寵物市場後數量才有穩定加的物種

老實說,我佩服繁殖商
繁殖效率比政府立案的保育機構不知道快上多少倍
雖然說他們繁殖是為了提供寵物市場
以及挑選出優秀的種公種母來繁殖賣相更高的子代
不過達到增加個體數這點真的是很成功\r
有穩定的CB個體,誰還想養陣亡率高的WC?

如果連馴養程度低的爬蟲類都能如此了
那些瀕危程度更高的哺乳類,是不是也能比照辦理呢?

要我說的話
"養寵物是為了延續他們的下一代"

注:
CB - Captive Breed 人工飼養一代繁殖個體
CBB - Captive Breed Babies 人工飼養二代繁殖個體
WC - Wild Caught 野生個體
LTC - Long Term Captive從野外獲取長期人為飼養

C.Bred 指整個繁殖過程 (包括交配, 產蛋, 孵化),都在人工環境下繁殖
C.Born 指在人工環境下出生 (指出生的過程,多數為將野外採集的卵人工孵化)

現在一些繁殖家為了清楚說明自己的動物是完全人工繁殖,
會標為 c.b.b. 即 c.bred & b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