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故事背景是在一個類於地球的星球上(為何不乾脆說是地球呢?因為筆者的地理不太好,怕寫一寫出笑話,乾脆全部虛構-.-+)
暫稱此行星為納薩行星。
納薩行星上共有五大勢力,分別為麥西斯帝國、亞里安帝國、諾米亞特共和聯邦(又稱北方諸小國聯邦)、艾德里修斯民主國以及最惡名昭彰也被其他四國所排擠的莫德索(又稱流盜聯盟),五大勢力中以亞里安最為強大、麥西斯次之、莫德索又次之,再來諾米亞特以及艾德里修斯均差不多,各國關係,諾米亞特為中立國,艾德里修斯與麥西斯關係較好與亞里安則為敵對狀態,而莫德索為眾國之所不齒但其勢力卻不可小覷。
人們科技已經相當發達,尤其是對於機器人的研究,在各國互相競爭中,發展是一日千里、日新月異,但就在第一次機器人大戰後所有一切相關的機構和研究都倒閉停止,經濟科技盡皆倒退,即便是如麥西斯帝國一般的勝利方,也受創頗深,是以各國簽訂了歷史著名的「十年條款」,言明了各國互不侵犯為期十年,條約表面是追求和平,可是眼明的人一看就知道十年之期一屆又將是一場腥風血雨,少數人的爭權奪利苦的是大多數的平民百姓。
再論第一次機器人大戰吧!
之所以叫做第一次機器人大戰是因為戰鬥的主體和軍隊模式都是機器人
開端是由於亞里安帝國長年生養,軍力、科技遠勝各國,藉口巡境與艾德里修斯邊境守軍發生衝突,一戰之下,艾德里修斯的守軍被打的潰不成軍,不過十八天早有準備的亞里安帝國軍隊一路打到艾德里修斯首都「恩爵」與艾德里修斯主力軍隊僵持,艾德里修斯向友好國麥西斯求助,後又分派使者至莫德索和諾米亞特,二十天後「恩爵」淪陷,同時刻麥西斯帝國已經向亞里安宣戰,由總理大臣「洛可」(也就是戰後被稱為第三方的十字架的人物)親自領軍已經進入亞里安帝國邊境,或許是利益權衡,一向保持中立的諾米亞特居然也對亞里安宣戰,接著莫德索也表示與亞里安帝國為敵自此第一次機器人大戰展開。
一時刻之間人心惶惶、天下大亂,三方聯軍(艾德里修斯已經派不出像樣的軍隊了)與亞里安帝國軍於「末日高原」正式會戰,由於諾米亞特和莫德索兩方的科技力遠不如亞里安,所以聯軍主要力量還是在於麥西斯帝國身上,這場長達半個月的戰鬥史稱「末日會戰」。
這場會戰出現了許多的英雄,包含「雪國之虎」─ 艾瑟、「神的左眼」─ 呼倫汀、「神的右眼」 ─ 夏德姆、「悠閒之嘆」─ 米迪、「夢幻之舞」 ─ 琳熙以及最有名的「一刀」─ 黑諾克等等在此戰中嶄露頭角的人物。
實際的戰狀沒有多少人知道,因為歸來的士兵全都不願意提起,想來也是相當慘烈,末日會戰後,亞里安帝國居然以一抗三贏得了這場戰爭,雖然己方也受創深重,接著兩邊
又不斷發生了許多一連串的小戰役聯軍均落敗,最後諾米亞特和莫德索都撤軍了,亞里安的統帥「黑諾克」決定趁此機會消滅勁敵麥西斯帝國的最後一點力量,不顧眾人反對領軍進攻麥西斯疆域,但沒想到如此英雄人物在麥西斯的邊境之都「諾姆哈登」栽了個大跟斗。
一個英雄的失敗成就另一個英雄的出頭
艾洛思原是一名默默無名的軍官,但在當時領軍在當時還無光幕牆的諾姆哈登硬是堅守了一個月,熱血奮戰,無數次出入戰場似乎毫無懼意,使的諾姆哈登屹立不搖,黑諾克不得已只好退兵,「飛血之戰」後艾洛思名聲大盛被譽為「帝國英雄」、「神的左手」、「救世之初」等等的名號,之後因為艾洛思此戰振奮了盟軍士氣,聯軍又再度聯合進攻亞里安,啟用了艾洛思為統帥,此次勢如破竹直攻下十幾個要地、城池,追根究柢乃是因為此次亞里安陣前換將把堅忍能幹的黑諾克給換了下來,原因八成是黑諾克進攻諾姆哈登失敗。最終亞里安終於投降,答應支付龐大的三兆兩千億洛丹金額作為賠款,並與各國簽訂了「十年條約」結束了第一次機器人大戰。
故事就從第一次機器人大戰之後開始說起。
=============================================
啊啊第一次跑來這邊發文
其實是沒錢(炸
這個小說是根據某某線上遊戲的內容改來的
不過遊戲本身沒有劇情只有機器人+W+
在想是不是SD鐵蛋的就不用想了,這完全不是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