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犬谛聽

   谛聽,又稱“地聽”,“善聽”。顧名思義,真理即聽。其造型虎頭、犀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特異別緻,不同於凡間動物。因其頭部生有獨角,民間又俗叫“獨角獸”。恰如其名,谛聽說出聲和聽起來都是那麽地理性和文化味。

  其實,谛聽是佛門傳言和民間演繹而存在下來的一個圖騰和聖物。唐•開元末年,古新羅(今韓國)王子24歲的金喬覺,看破紅塵,攜白犬一只浮海來華,削發爲僧。白犬伴金喬覺一路顛簸,卓錫九華。在共同苦修的75載中,白犬與金喬覺晝夜相隨,處處使其逢凶化吉。貞元十年(794)農曆七月三十日金喬覺坐化,白犬亦隨之傍息。三年後,金喬覺屍身開缸,見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鎖。根據佛經曰:“菩薩鈎鎖,百骸鳴矣!”。衆人都爲金喬覺而感歎——金喬覺乃是地藏菩薩化身,故建寺連白犬同請供奉。金喬覺被佛門認定爲地藏菩薩之應化,稱金地藏。這只神犬也因是金喬覺的信物、愛物、寵物和護身之物,被佛教尊稱爲神犬。後人更緣神犬谛聽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爲吉祥的象征。


谛聽文化

   神犬谛聽的出現,九華山下的柯、吳、劉、羅四大家族就以犬爲寵物、愛物、寶物飼養,以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四季平安、人壽長樂。

  從造型看谛聽,它的獨角其一是象征著能接受宇宙之信息,似爲“天線”之用;其二能起到護身保險之用,它的犬耳是聽宇宙之音頻、傳遞給信者分辨是非,它的龍身示爲吉祥如意,它的虎頭表示智勇,有困難勇往直前,決不退讓,它的獅尾表示有耐性、有雄心,辦任何事堅持就是勝利,它的麒麟足視爲四平八穩,與人爲善、和睦相處、爲善爲寶。

  谛聽貌似龍非龍、似虎非虎、似獅非獅、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是人們想象中的征物,社會上又緣稱“九不象”。民間廣泛認爲此物沾有“九氣”,即“靈氣、神氣、福氣、財氣、銳氣、運氣、朝氣、力氣和骨氣”。能起到“辟邪”、“消災”、“降福”、“護身”等作用。一些虔誠的佛門信衆更是相信沾上谛聽的“靈氣”即能使家運昌隆,基業常青;孩子帶上它則屈壯成長,長大能成爲誠者、賢者、智者、悟者、覺者、壽者。成年人帶著它就心想事成、大吉大利。

  2002年12月19日,安徽九華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召開“九華山風景區文化創新•谛聽文化挖掘”專題論證會。與會26位曆史、宗教、文物、文學、哲學、旅遊文化、工藝鑄造等專家和資深記者一致高度肯定谛聽的文化內涵,並指出,谛聽文化現象相當程度濃縮了九華山景區的人文資源特征,谛聽文化的挖掘既承襲了中國傳統圖騰文化和吉祥文化的精髓,也代表了人文類景區的旅遊産業開發的文化創新方向。會間,專家團把谛聽的文化內涵總結提煉爲“鎮宅之寶”、 “廟堂之尊”、“天地精靈”和“萬獸征物”。四大概念對谛聽的文化特征作了高度的社會價值闡釋。



===============================================

只找到一張畫
其他的都是玉器,參考價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