獬豸介紹

  獬豸,也稱解廌或解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上古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堯的刑官臯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準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

法律象征

  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而“廌”即爲獬豸,“廌法”二字合爲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爲法律象征的地位就這樣被認定下來。由“灋”到“法”,“廌”字雖然已被隱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並沒有消失。

  畢竟是傳說,不曾有人親眼見識獬豸究爲何物,因而引出人們諸多想像,有人認爲它象鹿,有人稱它似牛,更多的說法還是羊。除了相關的古籍如《後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現,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在東漢之後。

  作爲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曆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爲時尚。秦代執法禦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東漢時期,臯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爲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禦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繡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迹。進入近代,仍將其視爲法律與公正的偶象。

  與此相類似,在西方,獨角獸也被認爲是純潔的象征。人們認爲它的角的力量能夠壓制任何道德敗壞的事情。同時有貞潔的含義,是完美騎士的代表.


曆史記載

  “見人鬥,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見《異物志》。

  《後漢書·輿服志下》:"獬豸,神羊,能辨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爲冠。"後亦用以指執法者。

  獬豸冠:古代執法官吏戴的帽子《後漢書·輿服志下》:"[法冠]執法者服之……或謂之獬豸冠。"

  關漢卿《玉鏡台》第一折: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

  明十三陵神道旁的動物石像當中,就有獬豸的身影.




===============================================

這位是公正的象征
很多法院的門口立的雕像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