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常常思考這個問題
獸味道——與人類不同的味道
這區別歸根結底是生理差異
思考的結果是,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比較容易產生異族的代入感:
首先,感知。人類的感知以視覺為基礎,而犬科生物是色盲,略帶近視,更多依靠超強的嗅覺感知外界。那麼犬科獸人的社會就不會有五彩繽紛的顏色,在人類眼中犬科生物的服飾顏色搭配或許相當古怪。而且正因為犬科依賴嗅覺,他們見面打招呼時,或許就不是「你今天看起來不錯」,而是互相嗅嗅然後說「你今天聞起來不錯」。他們走在大街上,可以直接聞到某個熟識的獸在附近。躲藏時,不但要隱藏自己的身形,更要隱藏自己的氣味才行。
然後,語言。語言包括習慣用語和肢體語言。習慣用語的產生和生理特點很有關係,比如人類用光明和黑暗形容善惡,因為人類恐懼黑暗;而相反的,有夜視能力的生物大概就不會這樣說。毛髮多的生物或許會用「毛很順」形容好心情。肢體語言上,非人類生物如何表達喜怒哀樂?人類的情緒,描寫眉毛、嘴角的動作就可以。貓科犬科是不是還要加上尾巴動作?比如描述某貓強忍憤怒時可以寫「他努力控制著不讓尾巴豎起來」。
還有,本能。比如習慣獨居生物組成的社會將是什麼樣呢?他們是否應當有比人類大得多的私人空間?談話時會不會和對方保持幾米遠的距離?某些生物是不是本性更易怒?或者更溫順?在牛獸人面前晃動手帕會不會是一種挑釁行為?
嗯,暫時先寫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