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

  佛、菩薩、緣覺、聲聞,已證解脫聖果,永離生死,不復往返六道,是出世間的四種聖人。

一、佛
  佛是世、出世間,最究竟圓滿的聖者,度眾功行圓滿,達到自覺、覺他、覺滿,能夠利益一切眾生,是出世聖人中最高的境界。

二、菩薩
  為「菩提薩埵」之簡稱,意為「覺有情」,謂既能自覺,又能覺悟一切有情。菩薩發大慈悲心,除了轉化自己的煩惱,並廣修六度萬行,以自利利他之行,逐漸圓滿一切功德。

三、緣覺
  又稱「辟支佛」,分為二種:一種是生於佛世,聞佛說十二因緣,修證成道,稱為「緣覺」;另一種是生於無佛之世,由前世的善根,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觀自心、外境的變遷而悟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證到緣覺果,稱為「獨覺」。

四、聲聞
  聲聞修習四諦法而得證聖果。聲聞極果為阿羅漢,羅漢含有三義:一、殺賊義,謂殺盡煩惱賊。二、應供義,謂已斷盡三界諸惑,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供養。三、不生義,謂已出三界,不再受分段生死。


【六凡】

  一切眾生,沉淪三界之內,由其所造作之罪業不同,因而輪迴六道當中。六道有善惡之別,天、人、阿修羅屬於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屬於三惡道,亦稱三塗,即血塗、刀塗、火塗。

一、天
  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天乃修十善所感,所謂十善即身不造殺、盜、淫;口不言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不行貪、瞋、癡。若修十善,又修四禪八定,將來所感的果報,即是在色界天和無色界天。

二、人
  受持五戒,來世得生為人。五戒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若受上品五戒,則大富大貴,若只持少分戒,雖得人身,卻感貧窮或六根不具的果報。由於每一個人戒行持守不同,因此將來所得的果報就有貧富、壽夭、智愚、美醜、高矮……等不同。

三、阿修羅
  過去生修下品十善,但因其持戒、修福,做種種善事時,心存瞋恚、傲慢……等惡念,有天人之福,無天人之德,遂感修羅的果報。

四、畜生
  眾生因貪欲癡想心,造作下品十惡,而感畜生的果報。畜生道常為他所宰殺,或彼此弱肉強食,互相殘害,故又稱為「血塗」。

五、餓鬼
  若慳貪不捨,不知布施、修福,不明白因果,不遵守戒律,多行惡事,造諸惡業,則感餓鬼的果報。餓鬼道又有勝劣之別,有福者為神,無福者常在飢餓當中,經常受刀杖驅逼之苦,稱為「刀塗」。

六、地獄
  六道當中,地獄道最苦。凡造五逆十惡、謗法破戒,皆招感地獄果報。在地獄當中,隨個人業力所感,苦報與壽命各不相同。地獄有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地獄道眾生常受寒冰或猛火的煎熬,故稱為「火塗」。
月我的確亂了。

因為炎給的這個,月我去查了,這是源於佛教啊!
雖然中國道教在佛教傳入後,兩者都互相影響,成為新的民間信仰,但還是來自佛教。

無意冒犯啦,不過月我不是修道之人,所以很多東西只能靠古書跟自己的想像來描述。然後關於『道』等等的解釋,又眾說紛紜,所以月我通常是參考自己對〈老子〉等道家的觀點,畢竟是始祖嘛!
然後阿,根據月我的觀察,炎所謂的『四聖六道』感覺跟一開始老子所說的天道是不同的理論體系耶,本質似乎就存在差異?

很難講那種感覺耶,就真的不知道誰對,誰錯。
就算去網路上找資料,大家也都有不同的見解......
有些理論甚至互相矛盾。

從歷史來看,佛道相爭,但似乎也都緊密的融合在一起?
剛剛學完歷史課本的宗教信仰啦,所以這件事害月我不知道要相信宗教玄幻還是歷史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