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www.520yuwen.com/bencandy.php...372-page-1.htm


狼的忠誠令人感動

再沒有哪一種哺乳動物能比狼對它的家庭、團體或社會組織傾注更多的熱情。狼群的成員們共同獵食以確保集體的存活,然而它們還玩耍、歌唱、睡覺、扭打並且互相保護。狼生存的目的就是要確保狼群的生存。

一個狼群由父母、姑姨、舅叔、兄弟和姐妹組成——它確實是個擴展了的家庭組織。總的來說只有占統治地位的那對狼才繁殖後代。但是狼群中每位成員都參與撫養和教育狼崽。每位成員都各司其職:爲狼崽提供食物、棲息地、訓練和保護,還陪它們玩耍,因爲整個狼群都認識到年輕的一代是它們的未來。

狼與狼之間表現出的忠誠衆所周知,有據可查。一位連續多年利用夏季在阿拉斯加觀察研究狼的蒙大拿州人,從另外一個角度給我講述了狼的忠誠。他說在極其偏遠的地區,有一對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兒子住在他們自己搭的小木屋裏。這一家庭還包括他們養的兩匹狼。當初它們的母親被人不分清紅皂白地開槍打死,兩只嗷嗷待哺的狼崽只有死路一條。這家人從狼窩中把它們抱回了家。這兩匹狼只和人在一起生活,以他們爲伴,這個家是它們所知道的惟一的家。

一天,夫婦倆正在離家約一英裏的地方伐木,這時一個孩子不小心打翻了家裏一盞煤油燈(當時那裏沒通電),熊熊大火開始吞噬小木屋。由於煙熏火燎,連驚帶嚇,屋裏的兩個小男孩呆住了,被困在裏面。兩匹狼立即向烈火肆虐的木屋沖去。孩子的父母還離得很遠,於是兩匹狼掙紮著奮力沖進小屋,把兩個孩子拖到屋外的安全地帶。兩匹狼都被大火嚴重燒傷了,但是它們對“群體”的忠誠意味著“群體”中兩個成員生與死的差別。


狼的團結精神

多麽壯麗的場面!廣闊無垠的曠野上,一群狼踏著積雪尋找獵物。它們最常用的一種行進方法是單列行進,一匹挨一匹。領頭狼的體力消耗最大。作爲開路先鋒,他在松軟的雪地上率先沖開一條小路,以便讓後邊的狼保存體力。領頭狼累了時,便會讓到一邊,讓緊跟在身後的那匹狼接替它的位置。這樣它就可以跟隊尾,輕松一下,養精蓄銳,迎接新的挑戰。

在一對頭狼夫婦的帶領下,狼群中每一匹狼都要爲了群體的幸福承擔一份責任。比如,在母頭狼産下一窩幼崽後,通常會有一位“叔叔”擔當起“總保姆”的工作,這樣母頭狼就可以暫時擺脫當他*的責任,和公頭狼去進行“蜜月狩獵”。狼群中每個成員都不希望成爲光說不幹的“老板”——倒是有的狼更喜歡做固定的獵手、保姆或哨兵——不過,每一匹狼都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早在與成年狼嬉鬧玩耍時,狼崽們就被耐心地訓練承擔領導狼群的重擔。它們這樣做是因爲生活本該是這樣。

狼不僅與同類密切合作,還可以與其他種類的生物和睦相處。這樣做的目的有時是爲了達到雙方合意的目標,有時就單是爲了好玩兒。

烏鴉就是一個例子。烏鴉富有空中觀察的經驗,當它發現一個受傷或死掉的獵物時,通常會像報信者一樣,把狼和其他烏鴉叫到現場。狼可以撕開獵物的屍體,於是就爲大家提供了足夠享用幾天的美食。

狼有時會鬧著玩地撲向狡猾的烏鴉,烏鴉則會在狼進食的時候啄它的屁股。兩種動物不僅能和平相處,而且很顯然它們之間存在著依據大自然的效率法則和數千年的經驗逐漸形成的錯綜複雜的合作關係


锲而不舍的精神

正像有一匹居統治地位的狼一樣,狼群中時常還有一匹地位最低的狼。這通常(但並非一貫如此)是一匹公狼,並且,一般來說是一窩狼崽中最弱小的一個。我們可能會很痛心看到狼群表面上對這個年輕成員的虐待,幾乎在所有方面都把它置於最後的位置,尤其在進食時。

然而,這種行爲常常産生一種匪夷所思的現象。一匹地位最低的狼,一旦生存下來往往能成爲非常強壯的家夥。從某一時刻起,它便開始以牙還牙。這種地位最低的狼,在證明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後,獨自到別處冒險從而在一段時間內成爲衆所周知的“孤狼”的事並不鮮見。這匹“孤狼”最終會加入別的狼群或者找到一個配偶並建立一個新狼群。

無論如何,“孤狼”的锲而不舍對狼的世界具有積極作用。如果它加入到另一個狼群中,將會爲這個狼群注入新鮮血液,減輕近親繁殖的影響。如果它成爲一個新狼群的首領,那麽這個新狼群的成員們就有了一個曆盡艱難險阻成功地存活下來的“領導”。

我們在人類中也能看到同樣的結果:一個飽受折磨的新兵到頭來成爲一名極棒的戰士;一個被告知身材過於矮小的球員卻成爲一名球星;一個被確診無學習能力的孩子,不僅能夠學習,而且成功地獲得了大學獎學金。這個名單好似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樣無窮無盡。

在狼的生命中沒有什麽東西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因爲它使狼得以曆盡千辛萬苦生存下來。隨著我們對社會的支配能力日益增加,我們有沒有按我們應當做到的那樣珍視锲而不舍的精神呢?

===============================================

挺不錯的資料
論述+實例+啓示
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到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