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16835368.shtml


昨天,遊客在溫州市動物園觀看鳄魚。今年6月中旬,市綠眼睛救助中心將這條受傷的鳄魚送到市動物園,在市動物園精心救治下現已康複。 許日尤 攝

   浙江在線08月10日訊 日前,溫州動物園的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手了這麽一位“棘手客人”——一條2米多長,成人手臂般粗的黃金蟒。這條黃金蟒本是市區一位市民的寵物,因飼養對生活造成諸多不便,被送到了這裏。據悉,巨蜴、變色龍、蟒蛇等新興寵物近年成了救助中心的常客。

  溫州動物園浙南地區陸生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於2005年5月份成立,平均每年救助野生動物七八十只(頭)。今年,救助中心已救助了五十余只(頭)野生動物,其中以貓頭鷹、小白鹭等居多。近兩年以來,救助中心接收到了不少特殊寵物,其中包括三條“寵物”蟒蛇、還有一只“寵物”鳄魚。“一些市民因爲一時興趣,飼養這些特殊的寵物,最後因爲沒有興趣或者不方便等原因,又將其抛棄了。”動物園動物管理科科長鄭國柱提醒市民,飼養這些特殊寵物需量力而行,將其抛棄不僅會使這些動物受到傷害,對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有限的資源而言,也是一種壓力。

  此外,還有不少市民好心救助動物,卻因爲方法不當,結果對動物造成了傷害。該如何正確救助野生動物?有關專家認爲,一些沒受傷和受“皮肉傷”傷勢不嚴重野生動物,最好任其“自愈”離開。如黃麂,其性膽怯,若受到強烈刺激,會産生應激反應,嚴重的可能會致死。對於出現骨折或受傷嚴重的野生動物,最好對傷口進行簡單處理,例如骨折的動物,可在骨折部位綁定減輕動物痛苦。如果缺乏經驗的市民,最好及時與當地林業部門聯係,尋求正確的救助。

  “救助野生動物是件操心事,一定要先充分了解動物的習性”,鄭國柱告訴記者,救助後動物的安置工作也要按動物習性來做。如貓頭鷹、小白鹭等“本土”野生動物及一些傷勢嚴重體虛的野生動物,等它們完全複愈後放生,回歸群體。如遇到無受傷但不適應本地環境的屬“外來物種”的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就會爲他們特制“住所”,細心飼養。

  救助中心呼籲市民,若看到非法販賣野生動物行爲,可向市林業局反映(野生動物救助熱線:88517668、8861370

  據溫州日報 實習生 周芳丹 見習記者 王舒

===============================================

突然想起了紐約的下水道鳄魚事件
“一些市民因爲一時興趣,飼養這些特殊的寵物,最後因爲沒有興趣或者不方便等原因,又將其抛棄了。”
像這樣的飼養方法,真的不可取
養寵物一定要先做好充分的準備(不管是心理還是物質)
沖動是魔鬼(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