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 混帳的新書發佈會事件


『歡迎各界來到名評家俞池村夫的新書發佈會 : 《它》』

司儀在台上向來自新聞界, 出版界, 和不讀書就是原罪的書迷開始介紹作者出場。 在閃光燈和掌聲之下, 作者走上台, 和司儀及八角出版社的代表握手作禮後坐在 像是新聞外交片中那種大沙發, 準備一切。

會場一黑, 播出了預先準備, 用了不少錢做的無相關特效宣傳片。 這片子略介紹了作者的故作, 成名經過, 還有作者做的各種訪問。

數分鐘後, 燈光再亮起, 笑得如石合花盛開的司儀向台下來賓致謝後開始提問。

『俞池先生, 你的作品在出版界真是又愛又恨。 每一份成品不是大熱就是大冷, 這極端真叫人苦惱呢。 你到底為何這樣構思?』

作者想回應之際, 發現手上的麥克風失靈, 加上他上本身不是嗓子大的人, 根做不到任何回應。

『我們八角出版社之所以一直堅持為俞池先生出版, 是因俞池先生的眼光獨特, 他看見了不同的事物。 例如去年無人問津的小說集《悶窩》, 居然意外地說中了年初的金融波動。 正因如此, 俞池先生的書是不出不得。 』

代表搶先一步說了。 現在作者只好輕笑回應。

『呵呵, 原來如此。 』司儀繼續發問, 『我知道俞池先生也是一名廣泛的書評家。 你是怎樣成為廣泛型, 而且為何不只精於你的歷史小說?』

『呃…』作者清一清嗓子, 眼角看見出版社的代表點頭, 自已沙發旁的隱藏字幕屏跳出了字句, 示意要照著字面意思朗讀。

『我最初和許多書評家一樣都只專注在一方。 但我發現這根本不能令自已所賞到不同大師的文采, 而且開始出現在某一方題材的內容偏重的情況。 結果在這情況之下無法為一本新書作出適當的評價。 因此我必須涉足不同地方。』

台下方有人在點頭, 並發出似是和應的矇矓聲音。
一旁的代表用腳輕敲木台地板。 作者接著發現眼下的字幕不停地退後刪去, 再換上內容完全不同的文字。

『那麼你對新人的評價呢?』 司儀臉上笑容同時刪減了一大半, 換上半擔憂的眉目, 問道。

這般重要的提問, 台下的書迷和記者立即沉默, 立刻伸長頸子準備書家的答案。

作者眼下的字幕出現了這樣的字句 :



(沉呼吸, 像偵探要華麗地公開秘密) 我是充滿期待。

(社長在道歉新聞會上的話氣) 新人的作品完滿了前所未見的概思和格局, 樣巧而細密, 文字上又見可親, 這一切並非舊作能看見。





作者按著意思讀畢, 台下數名相信是新手作家都紛紛完滿勝利般抬起頭, 露出自信十足的笑容。

字幕一刷, 再出現新的內容 :



(向新手點頭回敬)

(用自信的聲音) 我相信新人必為現時的文壇帶來一翻新氣象。 這就如歐洲的文藝復興一樣, 二十一世紀初的紀實文學一樣帶來新風氣。




雷鳴般的掌聲此起後落。
工作人員搬出一座單人演講台, 然後由戴著白手套的司儀抱著新作放上演講台。

『現在就俞池先生為新作《它》朗讀首章。』

作者走上演講台翻開書本。 一看文字就臉色轉青。 他慌張地望向後方的司儀和代表, 暗示出了意外。

眼見慌張的表情, 台下起初不以為然。 不過經過兩次換上後備本後, 現在又見一名書店員工喘著氣交來未折封裝的新書, 都不禁猜疑書本當中是否出了意外。

折開封裝後, 作音急忙在新書翻到第一節。 他和代表再三讀過後, 紙上文字依然不變。 代表已沒有精神再繼續下去, 他一個轉身, 扔下一切走到下台離開。

司儀深知道下方的情況, 他在作者耳旁說 : 『讀下去吧, 先生。 只不過是一本書。』
『我知道。 但…』
『讀吧, 反正這本書又不是你寫的。』
『你是怎樣知?』 作者吃了一驚。
『幾乎每一個新書發布會都是這樣。 替身來讀一本不是自已的書, 又有什麼奇怪? 』
作者沈默, 點頭後說, 『我知道該怎樣做了。』

台下期待已久, 充滿迷惑的新書朗讀終於開始。



岩本酒店的銅松會廳在今天舉辦新書發佈會。 出版商在事前找了一部最新型號的機械人替身代替原作者。 這是一部最新的AI機械人替身, 能摸彷原作亮聲線外, 最大特點就是情感系統。 它能在朗讀時候因應著文字之間的變化而作出聲調和長短的調整, 令書中一切精采的文字重新演譯。

這型號的機械人在出版界大受歡迎, 他們能代替作者朗讀之餘, 也能打被任何意外的界限。 這種完美無暇的表現令人拍案叫絕。

而今天, 作者決定打破這完美無暇



揚聲器中不再傳出台上作者的平淡的聲音。 眾人只見作者站在那裡, 吐出舌頭, 臉容非常人般扭作一團, 發出咕嚕怪聲。

閃燈隨之閃過不停, 書迷和出版界紛紛發出陣陣驚嘆。

『第一章的首節還末讀畢, 居然就…』 台下的川井書屋印務部長輕聲說。
『似乎這一年又是八角他們大賺』
旁邊的《秋松文藝》雜誌編輯靠在椅上, 對著已亂成一團的演講台彎著嘴角輕笑。 他看著正為作者插上電腦接線, 急忙地中止作者電腦表情程式的人不惑不解, 問道,

『到底村夫寫了什麼?』

部長翻開新書, 先翻到描寫意外的一段, 發現內裡的機械人的描寫極為仔細, 扭相的複雜度並非常人能及, 不難怪面前的作者會變成當機般的外貌。

部長再把故事翻到最後, 也就是當出版內部查出成因後, 強烈主張使用替身的活動課長在被叫往社長室受責前的最後一句話, 那裡寫道 :



混帳! 居然成就了作者的最終目的!



The End。
15/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