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hi.baidu.com/%BB%F4%B8%F1%CE%...9564e00cd.html

野性歐洲

歐洲頂尖攝影師組成夢之隊,捕捉這片大陸上的野性風物。

69名攝影師,曆時15個月,走遍46個國家,爲的是一項使命:把歐洲的野生生物與景致展現在世人眼前。比起自然保護方面的作爲,這片大陸上體現人類智慧的豐功偉績(城市、鐵路、咖啡廳等)更爲知名。然而正如本項目指揮之一斯塔凡· 維德斯特蘭德所說:“由於政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野生生命正逐漸複蘇。目前,歐洲大陸將近20%的地區都受到某種形式的保護,而且,隨著歐洲人離開家庭農場遷往都市,一場巨大的轉變正日益成型。實際上,野生生物正逐漸收複失地,成爲歐洲風情更爲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選取的這組照片證實了他的觀點。這些照片,與其余數千幅照片一起,共同展現了歐洲野生風物的精華,帶您踏上通往一片文明大陸狂野之心的影像之旅。

——唐· 貝爾特

歐洲野地奇觀

執行本項目的攝影師分頭前往歐洲各個角落,完成了125項拍攝任務,覆蓋多種生態係統,從亞速爾群島的海洋生態環境,一直到到裏海沿岸的森林草原。他們發現一片處於轉型期的大陸:城市與農村發展進程吞噬野生棲息地的同時,較貧瘠地區的農田正逐漸還林,爲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提供了新的空間。曾任世界自然基金會歐洲項目主管的生態學家芒努斯· 敘爾文稱,這一趨勢有望持續至本世紀中葉。“我們離棄鄉村之後,動植物便會取代我們的位置,自然界中沒有空閑之地。”



芬蘭 庫赫莫 芬蘭與俄羅斯交界處的偏遠森林中,腳步穩健的棕熊正跟媽媽打鬧。整個歐洲範圍內,大型熊類與其他野生動物的數量正逐漸回升。


法國 勃朗峰 絕境歸來的北山羊身影在勃朗峰和冰川湖的襯托下顯得無比渺小。19世紀,北山羊的數量下降到不足百頭,現在,由於人爲大力複育,又回升至4萬頭。


芬蘭 奧盧 烏林鸮魅力非凡,但生存空間卻十分窘迫。人們曾視這種動物爲不祥之兆,一旦見到便將其射殺。如今烏林鸮已成保護動物,正逐漸收複失地。


愛爾蘭 薩爾蒂群島 憨鲣鳥一生大部分時光都花在海面上,俯沖入海捕魚爲生。但在夏季的繁殖期,這種候鳥則會停止勞作,占據岩礁。


英國 直布羅陀 從北非移居來的無尾猕猴已占據直布羅陀岩山數百甚至數千年。除人類外,猕猴是歐洲唯一的靈長類動物。


拉脫維亞 克梅裏 數千年前,波羅的海消退,留下今天克梅裏國家公園境內的沼澤與林地。本區是歐盟“Natura 2000”保護網的一部分,該網絡覆蓋了2.7萬個保護點。


葡萄牙 馬德拉群島 僧海豹曾爲地中海常見物種,如今卻成爲世界上瀕危程度最嚴重的海豹種類。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馬德拉群島保護水域中的僧海豹數量已從6頭增加至35頭。


大西洋亞速爾群島海域中,一只外出巡遊的年輕海龜被一群舟鰤尾隨。這一地區所有種類的海龜都受歐盟保護。幼龜通常在距水面4.5米以內的溫暖水域活動。


荷蘭東瓦德斯普拉森林保護區內,成群的馬鹿自由奔跑。生態學家把這片地區培育成林地與重牧草場混合分布的植被形態。


車爾尼耶澤姆利耶保護區內,共居一巢的草原雕幼雛伸展著短小的翅膀。這種鳥類分布在從俄羅斯南部到蒙古境內的區域,是天生的投機分子,靠食用腐肉、小型哺乳動物和其他鳥類爲生。


北美來的灰松鼠與歐洲本土的紅松鼠在食物上展開競爭,同時還攜帶一種針對紅松鼠的致命病毒,導致後者數量驟減,領地漸失。


英國海岸線上的唐納努克地區,兩頭雄性灰海豹爲爭奪配偶展開搏鬥,戰場上塵土飛揚。唐納努克是英國海軍的轟炸演習場,同時扮演自然保護區的角色,是2000頭海豹的家園。


曆史上,歐洲野牛曾占據歐洲大陸林地。1952年,環保主義者把這一標志性物種重新引入波蘭比亞沃維耶紮國家公園,實現其種群複興。


岩羚是羚羊和石山羊的近親,意大利境內的阿爾卑斯山中,一頭岩羚正在雪原上散步。隨著歐洲人放棄農業另謀生計,離開鄉村投奔城市,野生物種逐漸收複失地。


文字及圖片來源於《華夏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