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奇奇發起那麽有意思的主題
好久沒有看到文言文了,突然看到有種頭暈的感覺(喂)

剛在這裏看到對此文近似翻譯的說明
沒看懂文言的就來看這裏吧XDD (炸
清順治、康熙年間,著名學者、文學家周亮工官福建布政使時曾到過浦城,得到相思鳥一對,養於籠中。據其所撰《閩小記》載,他爲了考驗相思鳥對“愛情”是否忠貞,對它們進行了一場有趣的試驗。他先把其中的一只從籠中放出,鳥兒飛走不久,又複飛回,婉轉哀鳴,似乞人打開籠門讓其入內。此鳥進了籠後,原居於籠中之鳥則跳躍呼鳴,喜迎其歸。這樣多試幾次,則未出者喜悅之情漸趨平淡。周亮工在此打了一個比方,這樣就好像農夫外出耕作,對其歸來,其妻可以預期,故以平常心處之;而不像流落在外的遊子,難得回家,而一旦歸來,其家人必定喜出望外,喜悅之情也就更加濃烈了。相思鳥的睡姿也很有趣,二鳥相擁而眠,將頭相互埋入對方的羽翼之中,顯得親密無間,周亮工戲稱此爲增進二者的“伉俪”之情。
看起來是很有趣的小故事,很有趣的小鳥呢XD


剛想起以前做文言文閱讀的時候發現的一道題也是關於動物的
而且還是議論文形式

來源: http://zw.juren.com/news/200812/949.html

蚊對

(明)方孝孺

[hide=字多慎點] 天台生困暑,夜臥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於前,適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驚寤,以爲風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聞有飛鳴聲,如歌如訴,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撲股[撍]面。毛發盡豎,肌肉欲顫;兩手交拍,掌濕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爲。蹴童子,呼曰:“吾爲物所苦,亟起索燭照。”燭至,絺帷盡張。蚊數千,皆集帷旁,見燭亂散,如蟻如蠅,利嘴饫腹,充赤圓紅。生罵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爾不謹,蹇帷而放之入。且彼異類也,防之苟至,烏能爲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於端,其煙勃郁,左麾右旋,繞床數匝,逐蚊出門,複於生曰:“可以寢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將寢,呼天而歎曰:“天胡産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聞之,啞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載之間,二氣絪緼,賦形受質,人物是分。大之爲犀象,怪之爲蛟龍,暴之爲虎豹,馴之爲麋鹿與庸狨,羽毛而爲禽爲獸,裸身而爲人爲蟲,莫不皆有所養。雖巨細修短之不同,然寓形於其中則一也。自我而觀之,則人貴而物賤,自天地而觀之,果孰貴而孰賤耶?今人乃自貴其貴,號爲長雄。水陸之物,有生之類,莫不高羅而卑網,山貢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鴻雁莫匿其蹤,其食乎物者,可謂泰矣,而物獨不可食於人耶?茲夕,蚊一舉喙,即號天而訴之;使物爲人所食者,亦皆呼號告於天,則天之罰人,又當何如耶?且物之食於人,人之食於物,異類也,猶可言也。而蚊且猶畏謹恐懼,白晝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見,乘人之困怠,而後有求焉。今有同類者,啜栗而飲湯,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儀貌,無不同者。白晝俨然,乘其同類之間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腦,使其餓踣於草野,流離於道路,呼天之聲相接也,而且無恤之者。今子一爲蚊所,而寢辄不安;聞同類之相而若無聞,豈君子先人後身之道耶?”

天台生於是投枕於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戶,坐以終夕。

[注] ①翣(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