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周朝春秋之時,眾諸侯國之中,為晉、齊、楚、宋、秦,這五大古國最為突出,歷史上稱之為「春秋五霸」。
晉國第十七代,是由晉獻公為國君。他其中有四個兒子,嫡子:老大——申生、老二——重耳、老三——夷吾;庶子:奚齊,這四位公子,而奚齊是一位貴妃驪姬所生。
晉獻公非常疼惜驪姬,閒來無事,常找她談天說笑。但驪姬身懷野心,想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坐上王位,但當時,申生早以被立為太子。於是,當晉獻公來找驪姬時,驪姬就想盡了法子說申生、重耳及夷吾的不是,設法除掉這三個眼中釘。
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消息很快的傳到了三位公子的耳裡。於是,這三位公子就趁晉獻公還未變心,看時機找藉口,想逃出城去避難。夷吾和重耳僥倖逃出了國去,而申生不幸被驪姬的讒言給害死了。
沒幾年,晉獻公死後不久,奚齊成功的繼上了王位,驪姬非常的高興。但朝中的眾多大臣們,都不服奚齊這非正統繼承人的生份,其中一位權勢相當的大臣——理克,宣起叛變,結合眾臣的力量,推翻了奚齊。
事成之後,理克並沒有因此自立為王,反而想迎接逃亡在外重耳公子回來繼成王位。但重耳卻回絕了理克的邀請,因為他知道理克絕非等閒之輩,如果跟他回國做了王,理克還未必會對新任的國君忠心不二。
理克被重耳拒絕後,又跑去請夷吾,但夷答應了,之後就隨著理克回國做上王位,成了晉惠公。但晉惠公生怕自己的哥哥重耳,回來搶奪他的王位,並暗中派出一些殺手,斬草除根,免除後患。
重耳得知了消息後,無能為力,只有落荒而逃。走過了大大小小的國都,許多的諸侯國君也都知道此人就是晉國公子,但一看他那喪家落破的狗樣,跟本沒人想理他。
歷經了千山萬水、忍辱受屈的來到了楚國,而這兒的楚國國君——楚成王,他早有耳聞,晉國公子重耳是個知書達禮之人,但因某事被迫逃家。楚成王想:「重耳……是個可造之材,將未必成大器。」於是,楚成王立馬派人大鑼大鼓的以君王禮儀召他進宮,並且令他暫留楚國。
在楚國待上了好一陣子,楚成王一直待他如上賓,重耳十分的感謝。有一日,楚成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談歡,氣氛十分融洽。
談到國事時,楚成王忽然問道:「若有朝一日,公子能回國當上晉國國君,公子該如何報答我呢?」
重耳搖搖手上的觴杯,想了想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國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好禮討大王的喜歡呢?」
楚成王向重耳執去了觴杯「你的國土呀!」此話一出,使得重耳稍感震驚。看到他有些失神,楚成王笑笑道:「哈哈……說說笑,公子可別往心裡去呀!」
沉默了一會兒,重耳豪飲一杯後,笑了笑說道:「如果真託了大王的褔,回國當上了國君,我願與貴國友好。
「好,好!哈哈……」楚成王一聲長笑,也跟著飲上了一杯。
「不過……」重耳忽然沉沉的吐出了兩個字,令楚成王由喜轉憂。「現在人人都在為領土爭戰不休,晉楚兩國也免不了起衝突。」
「那若是公子,公子會如何自處?」楚成王這一問,重耳答道:「要是真有這一天,我定讓我國將士退避三舍,當做報答大王的恩情。」重耳向楚成王舉起了觴,楚成王也一同奉陪,舉觴對著重耳問道:「公子此話當真?」重耳答道:「君子一言九鼎。」「好,太好了!哈哈……」楚成王又是一聲長笑,兩人互敬一杯,仰首豪飲一番。
過了數年,重耳真回國當上了國君,史稱晉文公。某日,晉楚兩國交戰,大軍當前,重耳實行了退避三舍之約,令全軍撤退九十里之遠,把地讓給了楚成王,還他一個人情。
這便是「退避三舍」的典故。現代人引申為:退讓他人之意。
註。
嫡子:國君的第一位夫人,王后所生的孩子。
庶子:國君其餘的小妾,貴妃所生的孩子。
三舍:一舍為三十里。以公里計算,一舍為十五公里。
=============================
久違的練習,請諸位評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