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勿濫用Hide語法,注意排版
且請勿連續發表兩篇回文(兩篇分別爲同日7:28與7:47)

By 【動物風情】版主 wingwolf
本狼在去年蒞臨建中校慶時,購買一本《建中100年度文選》(附註1),發現有一篇很有深度的環保文章,只可惜之後不慎遺失於家中某處;昨天終於找到了,現在就發表在此分享給眾獸!!!

此文《吶喊》是由建中第64屆三年十八班(創作時為二年十八班,今年6月1日行將畢業。)的蔡德儒學弟所創作。

初啼,是對母親和這片大地的敬意,呱呱(ㄨ ㄨ)墜地的嬰兒凝結出虔誠,獻上第一滴淚珠的純淨。

蘊藏天地洪荒記憶的眼淚。

細耳聆聽原始的吶喊,自渾沌之初的發聲,開天闢地之時的巨響依舊震耳欲聾。人類對於自然的崇敬藉著淚滴從傳說落到了現在,交織成萬年淚絲,傳承那份敬意。

終於,人類剪斷了這條臍帶。

接著大地悲鳴。

現代人的耳朵(ㄉㄨㄛ˙)卻難以捕捉……

萬物共同的母親啜泣之時,人類選擇忽略;待她嚎啕,人類驚慌失措,彼此的謾(ㄇㄢˊ)罵漫天飛揚不絕於耳。

大地的哀隨時鼓動我們的耳膜,卻又同時被政治影視的咆哮(ㄆㄠˊ ㄒㄧㄠ)取代。真實的影像透過螢光幕的呈現顯得太不真實,對於媒體來說更只代表幾天的炒作價值。海平面上升幾公尺,何種生物瀕(ㄅㄧㄣ)臨絕種,諸如此類的再多跡象不過換算成收視率的幾點幾個百分比。很快的,民眾又會被藍色綠色的刀光劍影或是明星的八卦緋(ㄈㄟ)聞吸引,片刻的關懷地球很快淪為過往雲煙。

莫雲世界如何劇變,單單台灣,即將被黑色蔓延。

面臨工業巨獸的鯨吞,我們腳下的土地價值看似水漲船高,實則越發貧瘠(ㄐㄧˊ)。

環保的發聲離我太過遙遠,迫害的土地與我太過相近。對於高中生而言,書籍的重量遠大於土地的負荷(ㄏㄜˋ)。逃不出成績單上的數字框架教放的二氧化碳數遠不及成績單上的一分上升下降的重量。2001年「綠牡蠣事件」高中生無人不曉,課文藉此案例教(ㄐㄧㄠˋ)導我們不可繼續傷害土地;然而1998年台塑集團在柬埔寨(ㄐㄧㄢˇ ㄅㄨˇ ㄓㄞˋ)傾倒(ㄉㄠˋ)三千噸汞汙泥的事件似乎隨著時間逐漸被人們淡忘,事件發生之時我們仍舊處於懵(ㄇㄥˊ)懂,加咫尺天涯文字,它沒有寫入大多數高中生的記憶。

我與環保,可能只是舉手之勞。然而,環保與我卻是咫尺天涯(ㄓˇ ㄔˇ ㄊㄧㄢ ㄧㄚˊ)。

不用免洗筷、回收寶特瓶、購買綠色標章的物品……舉手之勞的積沙成塔所形成的宏觀覷小覷(ㄑㄩˋ)……假若不提及企業與政府的摧殘。小蝦米對抗大鯨魚,這看似浮誇的比喻於現今社會琳瑯滿目。農民竭盡所能吶喊,試圖爭取賴以維生的土地。經由媒體傳達出的不過冰山一角,每當茶餘飯後看著新聞播(ㄅㄛˋ)報的這冰山一角,吞吐入肚的飯菜開始在胃中燃燒,延燒到了鼻頭,微酸得嗆鼻。

獎勵投資條例演變至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乃至現今的產業創新條例,台灣的土地一頃頃(ㄑㄧㄥˇ ㄑㄧㄥˇ)被「圈」走,國家徵收人民的私產半賣半送給予財閥。媒體與在野大肆炒作經濟成長率的下滑及失業率的上升,民眾大肆謾罵政府的積弱不(ㄅㄨˋ)振。在「比較利益」原則之下,政府選擇不過被抗爭個幾天的土地收購案,抗爭的民眾最後只能悻悻然。環境汙染又如何?待得被報導出來,決策者可能早已揮揮衣袖徒留下一道怵(ㄔㄨˋ)目驚心的傷痕,而類此事件只佔據新聞三、四天的版面。

環境保護提倡者的疾呼不過是暴風雨裡的烏鴉啼叫,不容易被社會聽到,傳達出來又刺耳。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已然開誠佈公,卻又受到多少人重視?人類的演化太過超前,我們的大腦學會過濾接收到的資訊。而關於自然界的警訊,很不巧的正是被過濾的部分(ㄈㄣˋ)。我們的演化究竟是通往進化完全,還是在構築巴別塔(附註2)爾爾?

當然,這不代表過去所有的努力都徒勞無功,民間的力量有其逐漸轉強的趨勢,雖然匍匐(ㄆㄨˊ ㄈㄨˊ),我們仍在拾(ㄕㄜˋ)階而上。環境影響評估法動物保護法的訂定都是台灣環保意識擡頭的見證,縱使步履蹣跚,我們屢仆(ㄆㄨ)屢起。

環保團體試圖透過報章雜誌以及新聞媒體大聲控訴、大聲呼喊,雖有其效用,沒有直接關聯的一般民眾卻終究有其隔閡。我們能夠做的是什麼(ㄇㄛ˙)?我能夠做的是什麼?

環保團體懂得(ㄉㄜ˙)製作網站放上資料,卻鮮少懂得利用網路真正潛藏的力量。單單放上某團體的簡介或某起事件的原委並不容易引起網路使用者的注目,更可能的情況是,內容成為右鍵的複製貼上後送交教師的手中。與事件沒有直接相關,對於任何人而言都難以產生共鳴。

網路最大的功用在於「提供使用者與使用者之間的連結」,由一個「點」而迅速拓展成一個「面」。例如透過網路社群發起環保活動號召(ㄓㄠˋ)其他用戶,一旦點選「參加」,用戶和活動之間即產生了連結,這份連結又會透過用戶與其他用戶的彼此相識而向外延伸,很快可以得到迴響;即使迴響不夠熱烈,環保意識也已透過連結蔓延。一次次的號召之下,活動會日益盛大,參與(ㄩˋ)者日益增多。當道的部落格提供(ㄍㄨㄥ)用戶發表文章的平台,可以發表有關環保的文章,讀者看到後心有戚戚可能又於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或是分享,如此層層傳遞,環保意識也能迅速深植。

時代的洪流踏著邁向破滅的圓舞曲,大地的血淚逐漸乾涸,人類步於枯竭的荊棘之道,是否等到最後一滴純淨的水滴落,人類才會覺醒?看著破碎的大地,傷感卻日益麻痺,淌於血泊(ㄅㄛˊ)之中的母親傷痕累累(ㄌㄟˇ ㄌㄟˇ),她試圖呼喊,卻只是微微的哀鳴。

唯有喚醒大眾的意識,那聲呼喊才足以響徹雲霄。

附註1:此文選集為建中紅樓文學獎第廿一屆通過決選之作品全集。紅樓文學獎為建中文學之顛峰,自80年舉辦首屆以來,今年已是第廿二屆。本狼曾經於第十七屆時投稿新詩,可惜最後未能獲選。

附註2:《巴別塔》為一《聖經》神話故事。此故事之大意是說:於遠古之時,人類皆說同一種語言,可互相溝通而無礙。某日,有一人突然提議:「我們為何不建造一座通往天堂之塔?」眾人聞後面面相覷,幾經思慮後同意此人之建議,並即刻動工。經數月之光景,此塔已經非常接近天堂,眼看就要建成溝通天堂與凡界的「直橋」了。

此時,耶和華老神家有了祂個「神」認為的看法(也有可能是偏見):「這些人類真是夠了!竟敢建造通往天堂之塔,存心藐視俺這個『造物主』!俺一定要收拾他們!」於是,耶和華當即使用天雷朝此塔一劈,頓時霹靂之響震天撼地,此塔瞬間倒塌、人員死傷無數!至此,耶和華又煩惱未來此一事件重演之可能性;遂施法力讓人類講迥異之語言,無法再通力合作,祂老神家才回天堂高枕無憂。

現代距離此真假難辨之神話故事已有數千載,綜觀今日摩天大樓比比皆是,遠非耶和華所能想像;法國有艾菲爾鐵塔、美國有帝國大廈、台灣有台北101、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有哈里發塔。其建造者語言雖異,其心有志一同,故能成此大業。倘若耶和華老「神」家見證今日此情此景,其應笑哉?怒哉?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