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房兔·蘭陵柳
好的,文章已經微調完畢了,請審查哦(輕輕點頭
阿柳寫的東西確實經常會有些不夠流暢通順啦,承認自己在文學上屬於意識流(啥?),所以還有很多需要長期鍛煉改進的呢~~
關於這個故事究竟是喜是悲嘛……阿柳也不是特別確定(誒?!),一開始的設想應該是一個比較中庸的正劇吧。
後續啊,暫時還沒想過要不要寫,不過這也可以給讀者留下遐想空間嘛(確定不是因為懶麼……)
第一次在文學區發文,還很稚嫩呢,在下會更加努力的!(較大的鞠躬
呵……既然如此,那就多說一點好了……
首先,「不夠流暢通順」和「意識流」完全無關,純粹只是技巧不佳。
意識流的要訣在於「如實呈現人物意識的流動」,也就是把當事人的思考與潛意識、無意識一起納入。
蘭陵柳大概是把「內心獨白」和「意識流」混淆了,前者是劇中人物自說自話、自言自語,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這種技法起源頗古,可以追溯到古希臘詩劇,如阿普列尤斯金驢記中主角的自憐自艾;在之後的各種戲劇藝術中也頗常見,如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主角亦有這現象。
然而,這終究不夠自然,是在戲劇限制下的不得已措施;在小說當中,則可以直接寫出內心的想法,比如拙作守墓人:
  我是守墓人,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是。
  說是這麼說,不過——為什麼要守墓呢?
  「因為人們不希望死人復活。」一面巡夜,一面想起那人的面容;那個年輕人是這麼說的:「所謂的守墓,守的是墓而不是屍體;用岩石雕刻出沈重的墓碑、在墓園中央樹起守護天使的旗幟——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祈求死者不要復活。」他說這段話的時候,似乎一直咯咯笑著。
  而我深以為然。
  
  沒有需要驅趕的野貓,沒有需要斬除的荊棘,風輕輕的吹動,扶動墓園草成綠色漣漪,沿著圍牆改變腳步,在同心圓外圍,我在沉思。
  到底是什麼時候認識他的?我不知道。一次次的跨越漣漪又一次次的被漣漪超越,同心圓後還是同心圓,蕭索寂寥的墓園總讓我覺得能使時間凝結——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而現在被無限延長——只是在我巡夜時,偶爾會見到他的身影,悄立在空無一物的土地前,向我施以溫雅的問候。
  對於那身影,我會寒暄交談;對於那塊土地,我會等待——那片土地很快就會擁有一串姓名與生卒年。
  文字深陷在石頭裡,虛無是它的筆墨。
以上段落,全部都只是內心思索,未曾訴諸言語,卻能用文字輕易呈現,與戲劇不同。
加以推廣,則成意識流,比方:
……哎呀!十二點了,該出門搭車——喔,車票!在大衣裡!鑰匙呢?在車上!還有給姑媽的禮物——早知道應該買巧克力才對,送帽子太老氣了!——那家百貨的小姐也不提醒一下,下次不去了——喔!不!要遲到了……
完全不經整理,單純把某人出門前的慌張心態鋪陳紙上,好處與壞處都清晰可見。

蘭陵柳目前應該還是要先讓文字更加流暢吧?最穩紮穩打的方法就是選名家作品詳讀,
推薦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詳讀以後必然大有裨益。
此外,也可以思考句子是否還有「更簡明的表現方式」,比方:
漫天都是由天國降落的純淨六角,雖然冷但飽含無限溫暖,瀰漫在空中的各個角落,一看到它們,就能強烈感覺到似乎被大自然無聲的聖潔祝福所眷顧。
似可改為:
六角形、六角形,放眼望去,漫天純淨雪花自天國垂落;大自然正輕頌無聲聖歌,寒意裡那無限的溫暖,正祝福、擁抱著自己。
原則上,要強調的重點要放在前面,句子與句子之間要慎選標點,仔細思考是「,」、「;」還是「。」,會更有利於作者表達、讀者閱讀。

以上,期待蘭陵柳繼續精進,此外……
「嵐先生,怎麼?…………啊,月絨,你怎麼了麼?」
刪節號只能是兩個一組,佔兩個全形字的空間。
請在168小時內再度修正,關於標點符號用法,請參照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