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近有帖子以銀狐為名,所以我也想介紹一下這本中學時常看的書
《銀狐》的故事講述科爾沁草原上棲息的一群銀狐與人類發生的神秘關係與現實衝突,人與自然環境,以及與動物的關係構成小說敘事的內在蘊涵。科爾沁草原上很久以來就生活著一群一群的銀狐,它們美麗而神秘,銀狐的首領母狐身上有一股奇異的香味,在遇到其他動物襲擊的危險時,這種氣味使敵人聞味而逃。然而,人類的戰爭,放火燒燬森林,只有銀狐姹幹·烏妮格懷著身孕隻身逃出。偌大的草原它無處藏身,最後來到了草原某處的沙地。郭雪波沒有刻意寫這些草原上的牧民對環境和動物的敵對行動,他寫出他們的生存狀態,他們粗獷豪爽的生活方式。他們與動物相依為命,但是並不憐惜野生動物,他們是獵人,是牧民,剿殺野生動物是他們的生存方式。
在這部小說中,郭雪波著重寫了具有蒙族異域風情的草原沙地上的人類生活,他小說的顯著特徵就是具有濃厚的蒙族文化意味。因為沾上了狐氣,這裡的人們和這裡的生活也有那麼一點妖媚。這顯然是郭雪波新的探索,他過去的小說更偏向於粗獷,而這部小說則糅進了更詭秘的氣息,那就是狐氣。這裡不只有沙地上的幾個家族的明爭暗鬥,歷史至今生生不息的恩怨相傳,更重要的是通過幾個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來寫出那種生活的奇異性。老獵人老鐵子、村長胡大倫,他們既有牧民的質樸,也有他們的愚頑,他們對自然的態度充滿了矛盾,他們被自然養育,敬畏自然,卻也對自然無休止地掠殺。迷信風水,敬鬼神,卻又總是在暗地裏相互使壞,這是沙地上的牧民從祖先流傳至今的生存方式。
小說中的白爾泰是一個具有現代文明意識的人物,他是個白面書生,受到現代文明的洗禮卻對古樸的大自然,對蒙族的歷史文化有著深切的感情。他對大自然的理解,對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思考,正是直接代表著作者在當下的思考。白爾泰和老鐵子老漢走在茫茫的草原沙地上,感悟著大自然與人生的契合。白爾泰想到:只有在這種純凈的大自然懷抱裏,在毫無巧取豪奪、世俗紛爭的時候,也就是在這天人合一的狀態下,冥冥古井般的心境中,才能有真正的思考和樸拙的感悟。來自科爾沁草原的郭雪波當然有理由對當代城市文明提出他的批判,這種自然的人本主義作為一種警示,作為當代人內心世界的拓展,保持心靈的自由,無疑是必要和有意義的
本狼也可以提供觀看點: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39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