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2 共計 2 條

主題: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1. #1
    猛狼 狼狗傑 的頭像
    註冊日期
    Nov 2006
    住址
    高雄市
    文章
    1,359
    種族
    半狼半犬
    頭像出處
    TYPHOON
    樂園幣
    5,774.18
    25
    在 43 個帖子中被讚了 66 次

    勳章欄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長久以來被誤解而不斷有人寫文為之平反翻案的歷史人物實在不少,如蜀後主阿斗(他其實不笨),如張飛(他其實是美男子),如秦檜(其實最可惡的是宋高宗!)。不過在我看來其中最特別的是商紂王,從春秋時代就有人在替他翻案。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焉。」子貢這段話對崇拜周公的他老師孔夫子多尷尬。如果紂王沒有那麼壞,那周武王當初憑甚麼伐紂?
      記得我在大學上通識教育有個「中國通史」的課程,其中幾堂把紂王說成了一個「改革者」,這裡單抓住「紂王任人不唯親」這點來講。當時上課的投影片上介紹,紂王重用「小人」,其實就是重用平民和奴隸,也因此疏遠原來的貴族階層,甚至是自己的親屬--連自己的親叔叔比干都殺。投影片針對這立意新穎的人事政策最後結論是,紂王會被顛覆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用人唯才,惹惱既得利益者,周人則趁虛而入,加速商朝內部的分化,將被紂王得罪的諸侯爭取過來,終於滅了大殷商,然後大封諸侯,繼續維持封建社會的穩定。
      且不論那次課程中這樣的論述是不是符合歷史現實,我倒是非常同意其中所隱含的教訓:第一,得罪太多既得利益者的政策很容易失敗;第二,周文王與周武王「陰行善」(《史記》),攫取了不少「民心」(除了討好被敵人自己得罪的既得利益者,也別忘了讓人民感恩戴德),為伐紂行動累積了「民意」基礎,所以伐紂不是叛亂,而是「革命成功」--由此可見,「立意新穎」的政策對政權存亡不一定就是好事;一個政權要穩定,就是要有人支持。「改革」若不聚人心,也是國破家亡。



      朱熹作四書集注,把〈大學〉開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的「在親民」解釋作「新民」,原因是後頭有段解釋「親民」的章節老是提到「新」: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好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周文武父子為了顛覆商朝,手段確實是「無所不用其極」。雖說《六韜》相傳為姜太公與周文武父子對談軍事戰略的記錄,明顯是後人假託,但那種介紹各種分化敵人手段的縱橫家言論,恐怕很接近周國顛覆殷商的實情:

    凡文伐有十二節:一曰:因其所喜,以順其志。彼將生驕,必有好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親其所愛,以分其威。一人兩心,其中必衰。廷無忠臣,社稷必危。
    三曰:陰賂左右,得情甚深。身內情外,國將生害......


      下面九節就省了吧,反正都是討好敵方陣營的某些人士,把他們爭取過來,或煽動敵人陣營內部爭鬥的作法。連「親其所愛」表面上善意的行為目的也是要「以分其威」,兩相對照之下,<大學>「釋新民」一節裡的「新」如果都寫成「親」,好像也沒甚麼不對。讓我們來看看那一節中「作新民」在出處<康誥>中又是甚麼樣子:

    「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心,無康好逸豫,乃其乂民。我聞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小人難保」說中了重點!紂王任人不惟親,重用「小人」也不一定就能叫「小人」都對他感恩戴德。有鑒於此,<康誥>中周公敬告被派去管理殷商遺民的康叔說「應保殷民」「作新民」,把殷商人民變成大周朝「新的人民」,這裡的「新民」也不必真要怎樣的「革新」,無非就是「親民」(收買人心)以「助王宅天命」,鞏固接下來的統治。
    此篇文章於 03-31-2015 02:57 AM 被 狼狗傑 編輯。


    Jim Allen→ Jim Hawkins→ 狼狗傑
    拙作《寒風與雨雲們》已在DL連載到第二卷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將勇,忠魂依舊保遼東。(袁崇煥)

  2. #2
    樂園創辦狼 傳說中的狼王 狼王白牙 的頭像
    註冊日期
    Oct 2004
    住址
    可出现的二度到四度空间
    文章
    4,092
    種族
    Lupus Alpha
    技能一
    狼王的咬擊無限段
    技能二
    巨大化肉球
    頭像出處
    德国畫家 Dolphy Dolphiana
    樂園幣
    35,681.24
    192
    在 267 個帖子中被讚了 515 次

    勳章欄

    我認為真正的改革者,並沒有考慮到太多後人所加油添醋的劇情、
    內心是偏向哪方的「人心」

    雖然有人說,「人心」本來就不是長在正中間,而是偏的,
    但無論是國破家亡或是「置個人死生於度外」,都是結果論、事後論。

    電影中的秋瑾在臨刑前,心理的話語是,
    「犧牲之快,犧牲之價值,且讓我由心底喜極而泣」
    反正,歷史是後人所寫,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沒沒無聞的恐怖份子與忠烈祠中的烈士,暴君或是高祖,
    就內心為了一個理想所言,或許差別並不會太大。

    只差在,一個恰好順著時代巨輪,一個被時代巨輪輾過去了。



    狼之樂園祝大家天天快樂

    Alexander the Great, I cannot be,
    But as Ancalagon the Black, I'll reign free.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聯盟網站及推薦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