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點補充~
嗯......以下取自說文解字詁林

十上 犬部 狼 p.4412
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從犬良聲。魯當切
毛傳曰:狼,獸名
釋獸(爾雅?)曰:狼牡貛(公狼又稱為貛),牝狼
許(許慎?)謂,貛即貒
詩還竝(同 並 字)驅從兩狼兮 (看不懂這句在幹嘛...)
陸璣疏:其鳴能小能大,善為小兒啼,聲以誘人去數十步。其猛捷者,雖善用兵者不能免也。其膏可煎和,其皮可為裘(請參考疆界的這一篇);故禮記玉薻曰: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
通訊定聲按:狼全似青色犬,惟目縱為異(瞳孔形狀不同)。其腸直,鳴則竅沸也(看不懂這什麼意思...)
洪範五行傳(似乎在狼板某處有出現過這本書的片段...):狼,貪戾之獸。

殷虛文字:祚案卜辭中,曰獲馬、獲鹿、獲麑、獲雉之文屢見。以誼考之,此(抱歉,甲骨文打不出來......)當為狼字。曰 獲狼十有三[卷二第二十七頁]、曰 獲狼廾五[卷二第三十四頁]、曰 獲鹿狼[卷二第三十五頁]。此狼字之確證也;良亾(同 無 字)音相近,故叚(同 假 字)亾為良。

==============================

呃...好亂...
雖然無法完全看懂殷虛文字在講什麼,但以下是我的推論:
古文中原有狼文(狼本來是象形字) - 良,後來因為良被借用作[現在的意思],所以加上了犬部後成為形聲字 - 狼
如果我的假設是正確的,那就無法使用會意的方式來拆字。不過,為什麼[良]會取代[狼]呢?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很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