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家上網的目的是什麼呢?暑假前夕,內政部兒童局與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台灣兒童少年上網行為調查指出,每三名國中、小學生中,就有一人出現疑似網路成癮行為。
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下午在台北市松山社福中心舉辦的「2006年台灣地區兒童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記者會中表示,兒盟的協尋失蹤兒童少年的服務中,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孩子沉迷網路或線上遊戲,造成行為異常,而長假期間,孩子獨處的時間變多,可能更加惡化,因此,希望透過調查了解兒少網路使用狀況,並提醒為人父母者,要更積極關心孩子上網的情形。
調查指出,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因為長時間接觸網路、依賴網路,甚至已經出現「網路成癮」的症狀,其中包括有四成七的孩子無法克制自己上網的欲望,約五成七的孩子會用上網來逃避現實,更有三成六的孩子不能上網的時候會出現暴躁易怒的狀況,甚至有超過一成的孩子會為了上網而不惜代價,顯示出網路或線上遊戲不但佔據孩子的生活,更控制了孩子的心靈。
此外,在非假日期間也有超過三成三的孩子,每天上網時間超過三小時,甚至有百分之六點二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竟高於八小時。
在上網原因分析上,有六成以上的孩子上網是為了玩線上遊戲,近四成的孩子則是為了交朋友。
因此,兒盟提醒家長,必須落實監督兒少上網時閱聽的內容,並規定適宜的上網時間,建議孩子每使用五十分鐘,必須休息,網路使用一週則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更不宜集中於某一時段連續上網;同時,也應該增進孩子網路使用的自我管理能力。
他們並建議家長跟孩子,可以事先討論網路使用時間及訂定適當的使用內容、規範,以培養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更進一步建議家長,應協助孩子培養多種解決情緒的休閒活動,包括運動競賽或與朋友相處,以避免孩子將網路當作唯一的情緒抒發管道。
兒盟表示,這項調查報告是邀請台灣北、中、南、東四區、四縣市的國小高年級和國中一至三年級學生,於九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至六月十四日間參與調查,共收集九百零三份有效樣本,在百分之九十八的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百分之四。
是那六成的上網是為了玩線上遊戲
還是近四成的是為了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