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巴黎二日電) 十年前的一個星期三,一隻改變世界的小羊在蘇格蘭誕生了。這隻以Finn Dorset 母羊為基因母體的小小羊姚莉,以複製哺乳動物的身分一夜之間成全世界頭條新聞,伴隨牠的誕生而來的夢想、憂慮和道 的爭議,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複製羊成功的案例,吸引了如潮水般的錢潮,流入探索利用這項新技術的領域,研究治療癌症、心臟病、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嚴重的疾病。
同時這項技術也引起了強烈反對,及諸如法律上的爭議,和嚴格限制使用在人類複製領域等方面的辯論。
英國一個專門監督生化科技的機構「基因觀察」總裁梅爾表示,姚莉所帶來最大的疑慮在於,牠為人類打開了一個遠比探索疾病根源更大的領域,讓科學家可以很快且大量的了解許多以前未知的領域;牠同時也開啟了複製的大門,科學家希望能了解得更多,應用得更廣,但其他人卻期期以為不可。
科學家應用在姚莉身上的技術是屬於「細胞核轉移技術」。把卵子的細胞核取出,然後把身體細胞的細胞核放入這個卵子中。
在這個新建構的卵子中,只有來自身體細胞的染色體,而沒有原卵子的染色體。新卵子中僅含有提供身體細胞者的基因組,所以稱之為「複製」。
等到這個新卵子在培養皿中分裂生長到一定程度後,再把它移植到代理孕母的子宮裡。姚莉是第一個成功利用母羊細胞複製出來的哺乳動物。
從牠之後,其他種類的動物,包括馬、牛、豬、老鼠、兔子、貓、狗等複製實驗也隨之而來,但失敗率相當高。許多成形的胚胎有畸形的缺陷或是和姚莉一樣早夭。
科學複製有很大的潛在風險,代價又高,但它對醫學研究仍有很大的貢獻。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胚胎幹細胞。
幹細胞是一群尚未完全分化的細胞,同時具有分裂增殖成另一個與本身完全相同的細胞,以及分化成為多種特定功能的體細胞兩種特性,在生命體由胚胎發育到成熟個體的過程中,扮演最關鍵性的角色。
研究人員相信未來可以利用幹細胞,修復或是更換受傷或是病變的器官中的細胞或組織。特別是利用有患者自己基因的幹細胞組織移植,可以避免免疫系統的排斥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