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感謝 卡普貓 製作贊助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解釋名詞:furry_culture

獸文化(furry culture)

部分獸迷認為獸概念是個人信仰,屬靈的內在寄託。但另一部分獸迷則僅只於收藏或欣賞作品。部分獸迷亦擁有抗拒某部份人類社會規範、或是厭惡人類對其他生物以或自然界所作所為的非人類立場思想。

另外也有將獸人概念視同如化妝舞會般的角色扮演,用以作為人際之間的社交媒介。抱持這種想法而步入獸人文化圈的參與者是比較多。 但這兩種想法並沒有所謂的對錯之分,是要特別注意的。

關於存在的可能性,認為獸人可以是任何一「種」與人類趨同演化的生命體;或著基因突變、人工干預所製造出來的嵌合體。 獸人可以是介於人類與動物間的存在,也可以是獨立無關於人類的個體,甚至獸人就是自然人的本質。

對於自身獸魂(獸人精神)的認定,共識指向蓋亞之子,亦即環境保護者,而基於節制和守護的想法,有一定程度反人類的色彩。 獸魂對不同的人來說可以是喜歡動物的精神、個性的一部份、朋友、德魯伊(Druid)、探索自身以及追求完美的形式,或更單純的精神象徵、僅只是平凡的存在。 這其中又牽涉到所謂的動物崇拜等觀念。

而獸人文化,簡單來說便是建立在這些基礎思想上, 而其主要表現則是在於文學及繪畫創作,正如前一章所言。

關於獸人文化的思想面與表現面上, 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原因是獸人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如果沒有具體的表現, 便沒有辦法協助思想面的延伸; 而缺少思想面,則會無法表現出足以詮釋獸人精神的作品。

所以在某個層面上來說,文學與藝術的創作不只是其文化的具體表現, 甚至是其文化的根本。

獸人文化的歷史與其發展

如果單純以「獸人」(Furry)一字的出現來當做此文化的起點,那麼最早被冠上此一名詞的,便是華特迪士尼所出品的「羅賓漢」(1973年出品,為第迪士尼的第21部長篇動畫)(台灣於1996年上映)。 雖然在文學中早有「Therianthropy」一字,但在中譯上也僅使用「狼人」兩字來解釋,故在名義上的起點,依然是在1973年。

不過在此一名詞誕生之後,更多人開始思考此一文化的起點,畢竟名稱歸名稱,獸人卻是早以存在,而在獸人之前,又勢必是由動物推演而來。

根據考究,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相關資料,是古埃及(最早可追溯到西元前4000年左右)的動物崇拜與獸頭人身神像。(且根據地區,會有所差異) 此一文化是人類對於動物性的認可與喜愛的重要參考指標, 代表著動物對人類而言,並不只是食用與飼養的對象,而是可與人類站在同一個階層,甚至是可崇拜、比人類更高尚的存在。(印度人將牛視為聖獸的行為亦然。)

依一些學者的說法,這些動物形象的神明的起源,是由於古人們看到自然界的動物有一些為人所驚異且不能理解的能力,因此把動物成一種信仰的對象,即所謂的動物崇拜。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並不是因為對動物的實體崇拜而來,而是動物背後所代表的力量。有的時候我們看到些神明的形像是獸頭人身,可能是動物擬人化的結果。

雖然此時的獸人形象還不完全,僅只於頸部以上, 但也已足以證明動物與人類形象在此時就已有所融合。

而在其後,古歐洲的塞爾特文化中的「德魯伊」信仰,也以自然中的元素為崇拜對象,除了主要的橡木崇拜外,狼與熊的相關動物崇拜也已出現。

美洲的印地安文化中,亦多牽涉動物信仰,且在地區性極為明顯,從北部地區的渡鴉一直到南部地區的麋鹿等,估計至少有二十種以上的不同動物崇拜,其中因某些部族亡佚而已失傳,故沒有切確可考的數字。

以上所述,都還在於單純的動物形象為重,但因為其強調的「自然性」和「力量性」以及必要的「動物性」,乃是最初獸人文化的中心思維,故將其視為獸人文化的基本思想淵源的一部份。

其後的重要指標則是歐洲的狼人傳說,因為一直到此時,獸人,才終於有了如同我們現今所見的樣貌──如同前文所描述的一般。一個去除聖性,單純人與獸之間的結合的產物。這個重要的轉捩點除了為獸人創造出更加動物化的形貌之外,也讓獸人的性格更加的貼近於動物,而不單只是動物外貌的人類。 (也就是動物性的詮釋,在此時較強調其力量性的恐怖,而非將其神格化。)

同樣的,中國民間的傳說,也多有動物與人的形象結合。如牛頭馬面、狐仙等妖魔,及某些神明會化身為白鶴等動物亦是。 後來的「西遊記」一作,更是集此一大成,豬八戒、孫悟空、牛魔王…。 山海經中也有不少龍、鳥、魚等動物與人結合的妖物。 可見得在中國,動物的形象也常被拿來作文章。其中又特以神怪居多,因此較無神格化的藩籬。

日本則是受到中國的影響。 大化革新後,中國的陰陽道與道教傳至日本,與神道教結合。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狐仙的引進,日本人解釋狐仙為妖狐,並在其形象上加以刻畫描述。 比起中國所強調的狐狸修行成人形,日本更是喜歡描寫其現出原形時,半人半獸的姿態和面貌。尤其在臉上長鬚的敘述這一點,更是個大突破。 且日本的原住民愛努人也有所謂的「犬祖傳說」,此乃由打獵時必須使用獵犬所衍生而來,同樣也是代表著動物與人類有著相同立足點的文化。

獸人文化與其他次文化的結合

從前幾個章節綜合來看,我們可以歸納出所謂的獸人文化是建立在大量的圖像與文字之上。文化表現則由早期的崇拜與尊敬,轉為現今的藝術和娛樂性質。 但基本上的文化內涵,如前文所提的「力量性」、「自然性」等是不變的。

此一文化靠著現代的資訊發展,在二十世紀後半開始有了明顯的突破與發展, 並與許許多多的次文化結合,成為一般大眾所看到的樣貌。

文學、藝術

獸人大多出現在奇幻取向的文學與藝術創作中。 在文學上,一般是作者為了加深小說中的世界觀,或是嘗試以非人類的觀點來詮釋作品,因此會引入獸人或是俱人性的動物。 藝術方面亦然,力求衝擊性與畫面深度等原因與文學可歸為一類。 但有時亦是對人類社會有特殊見解的反動。 以純文學和藝術上來講,其實是沒有太多東西可以探討的, 因為此兩者的表現手法比較間接(藝術在此只純藝術),較難觸及其文化核心。 其中直得一提的是,日本作家「半村 良」所寫的「獸人傳說」中的獸人, 是指基督教中的惡魔的化身。 這則是一種較特殊的見解。

動漫文化

獸人在動畫與漫畫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與動漫文化的融合也最深。像是其最早的定義便是由動畫中的獸人產生,可見兩者間的關係深遠。

獸人文化在美日的動漫產業中的發展有很大的差異。 歐美國家的動畫與漫畫中,獸人大多是為了更加貼切的詮釋角色性格,且歐美文化中較重動物,因此也更能抓住大眾的心,尤其是對兒童,以動物性來表現人物性格,容易接受又好理解。較著名的作品「羅賓漢」、「忍者龜」、「森林王子」等都不難看出這幾點。 以日本而言,獸人在動漫中扮演的角色,是一種創新、富表現性的角色,比較偏向之前在文學與藝術中所提到的「增加作品深度」。一方面則是獸人類型的角色能加深觀看者印象,博取好感。著名的作品比歐美的更加耳熟能詳,如「神奇寶貝」、「數碼寶貝」、「龍王傳說」、「陰陽大戰記」等。

相關討論

解釋名詞/furry_culture.txt · 最后更改: 2017/08/26 17:54 由 狼王白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