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桃都】

【日誌】8/15/2008誌

為這篇文章評分
Photobucket

「草?莓。」

Photobucket

「死刑樂園。」

===分隔君===

↑對第二張的背景很滿意。(點頭)

呼,今天的工作順利,
看來星期一就能將寫真書的案子完成了。

話說今天要早一點休息,
明天可是勞累的一天啊......。
分類
未分類

評論

  1. 獠牙 的頭像
    嗯~
    其實這是很久以前的這篇日誌的回應,
    只是之前都沒時間+懶所以現在才回。 XDD



    首先我想先定義一下何謂「世界」?
    是我的話,我會把「世界」等同於「社會」,
    什麼是社會?簡單來說就是複數個可以產生一定程度互動的生物體巨集、
    以及這些生物體之間彼此的互動和行為,
    我就把「世界的概念或意識」定義為世界觀吧。

    相反的,我會認為會先有「事實」的存在,
    才會在意識上的思考去定義或談論他,
    因此是先有了客觀上的生物個體和社會的存在,
    而且要同時存在,才有主觀上的自我意識和世界觀,
    因為若要有「自我」概念的出現,就勢必要有「他人」形成一個對照,
    也就是說若我單獨存在於一個空間裡,我不會意識到我是我,
    必須要有另一個人或是更多人和我同時存在於一個空間,
    我才能把我和其他人做出分別,也才會產生「我」這個概念,
    而且「我」的概念基本上跟「他(或你)」的概念是差不多時間同時產生的,
    不但如此,也必須要先有客觀上的社會互動,
    也才能產生出我、你和他的分別。
    或許可能在主觀上的意識會先思考到我的存在,
    才會接著去思考何謂世界、建構世界觀。
    然而在客觀上的個體和社會是必須先同時存在,
    才能產生「自我」和「世界」的概念,不論是哪個概念率先形成。

    另外在後面的:
    「但在擁有自我意識之後,
    便為發現世界其實不存在,
    因為改變自我的意識,
    世界的外貌便會跟著改變…」的部份。

    我想談的是「是什麼促成了自我意識的改變?」,
    呼應我在前段的看法,
    若不是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有了新的互動模式或新資訊的出現,
    (更正確點說應該是「非預期」互動或資訊出現)
    否則是不可能憑空改變個體自我意識的。
    換句話說,也許在主觀上的意識是因為自我意識的改變,
    接著影響、改變了該個體的世界觀,
    但是在主觀的自我意識改變之前,必須要先有客觀上的外在變化,
    再把這樣的外在變化內化為主觀的自我意識。

    因此對我來說,主觀上的意識可能是比較看不清的、或摸不著的,
    但我不認為這代表了這些意識就是虛無的,
    也有可能這些主觀意識和客觀事實存在著差距,
    然而會發生這樣的情形,
    往往是因為對客觀事實的吸收和了解不全面或角度不同所致,
    但這不並會改變「主觀意識的改變岀自於客觀事實的變化」的事實。
  2. 御櫻雪弁天 的頭像
    喔喔!好久不見囉XD

    關於主觀與客觀意識的部份我完全同意,
    因為這部份跟我的素材論相符。

    不過我認為,
    其實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定義世界」。
    究竟世界是實際存在的物質體;
    亦或是客觀定義的集體;
    還是主觀意識的知覺;
    更甚者是三者皆是?

    而其中,
    世界的概念也可能只是一種精神體,
    我們都是如駭客時空中被寫入思想,
    其實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所以對我來說,
    比起主觀意識,我覺得客觀意識更難察知,
    因為不但無法感覺,也無法確認其存在。

聯盟網站及推薦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