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之樂園
Wolves' Paradise
「草?莓。」 「死刑樂園。」 ===分隔君=== ↑對第二張的背景很滿意。(點頭) 呼,今天的工作順利, 看來星期一就能將寫真書的案子完成了。 話說今天要早一點休息, 明天可是勞累的一天啊......。
嗯~ 其實這是很久以前的這篇日誌的回應, 只是之前都沒時間+懶所以現在才回。 XDD 首先我想先定義一下何謂「世界」? 是我的話,我會把「世界」等同於「社會」, 什麼是社會?簡單來說就是複數個可以產生一定程度互動的生物體巨集、 以及這些生物體之間彼此的互動和行為, 我就把「世界的概念或意識」定義為世界觀吧。 相反的,我會認為會先有「事實」的存在, 才會在意識上的思考去定義或談論他, 因此是先有了客觀上的生物個體和社會的存在, 而且要同時存在,才有主觀上的自我意識和世界觀, 因為若要有「自我」概念的出現,就勢必要有「他人」形成一個對照, 也就是說若我單獨存在於一個空間裡,我不會意識到我是我, 必須要有另一個人或是更多人和我同時存在於一個空間, 我才能把我和其他人做出分別,也才會產生「我」這個概念, 而且「我」的概念基本上跟「他(或你)」的概念是差不多時間同時產生的, 不但如此,也必須要先有客觀上的社會互動, 也才能產生出我、你和他的分別。 或許可能在主觀上的意識會先思考到我的存在, 才會接著去思考何謂世界、建構世界觀。 然而在客觀上的個體和社會是必須先同時存在, 才能產生「自我」和「世界」的概念,不論是哪個概念率先形成。 另外在後面的: 「但在擁有自我意識之後, 便為發現世界其實不存在, 因為改變自我的意識, 世界的外貌便會跟著改變…」的部份。 我想談的是「是什麼促成了自我意識的改變?」, 呼應我在前段的看法, 若不是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有了新的互動模式或新資訊的出現, (更正確點說應該是「非預期」互動或資訊出現) 否則是不可能憑空改變個體自我意識的。 換句話說,也許在主觀上的意識是因為自我意識的改變, 接著影響、改變了該個體的世界觀, 但是在主觀的自我意識改變之前,必須要先有客觀上的外在變化, 再把這樣的外在變化內化為主觀的自我意識。 因此對我來說,主觀上的意識可能是比較看不清的、或摸不著的, 但我不認為這代表了這些意識就是虛無的, 也有可能這些主觀意識和客觀事實存在著差距, 然而會發生這樣的情形, 往往是因為對客觀事實的吸收和了解不全面或角度不同所致, 但這不並會改變「主觀意識的改變岀自於客觀事實的變化」的事實。
喔喔!好久不見囉XD 關於主觀與客觀意識的部份我完全同意, 因為這部份跟我的素材論相符。 不過我認為, 其實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定義世界」。 究竟世界是實際存在的物質體; 亦或是客觀定義的集體; 還是主觀意識的知覺; 更甚者是三者皆是? 而其中, 世界的概念也可能只是一種精神體, 我們都是如駭客時空中被寫入思想, 其實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所以對我來說, 比起主觀意識,我覺得客觀意識更難察知, 因為不但無法感覺,也無法確認其存在。
百度狼吧百度动物漫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