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所以生物養成手札
讀書計畫
由
於 2009-05-16 10:26 PM 發佈 (492 查看)
把當初備審的讀書計畫放在這裡,勉勵、督促一下自己。當然,部份資料會匿掉、修改。
近程目標:
一、充實高中課程:
我會進一步的複習高中課程,作為日後大學課業成績加分的助力。其中以複習高三的課程尤為重要,不但能溫故知新,又能儲備日後大學課程的基礎能力。除了要溫習最拿手的生物科,其他科目也不能偏廢,才能穩固學習及養成正確的讀書態度。
二、加強英文:
生物學上有許多外文翻譯的專有名詞,如果英文能力不足,易形成學習上的障礙。在進大學之前,除了現已養成每日閱讀英文雜誌的習慣外,要求自己多讀些與生物相關的英文文章,藉以增加單字量與閱讀能力。
三、參與青少年心靈成長方面的志工:
雖然先前已有許多志工服務經驗,但是多半以老年人為主,比較無法貼近青少年的想法。利用課餘時間及暑假,參加青少年心靈成長營的志工,以累積教學經驗。
中程目標──大一、大二:
一、充實必修、規劃選修:
在大一、大二兩學年中,像是普通生物學以及生物化學等必修課程,是研習的主要部分。因為選修課程大都安排在大三、大四,趁早收集相關課程的資料,及早做好選修的準備,並加強研究學習。
二、生態報導收集: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要和土地成為共同體。除了收集生態報導外,課餘時親自走訪彰化週邊的生態環境,找出需要解決的生態問題。唯有落實對土地的關懷,才能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發揮己長。
三、社團參與:
從社團活動中,可以學到許多人際互動的技巧。不論是從事教職或任何工作領域,人與人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將參與服務性或藝文性的社團。服務性的社團讓我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喜悅。至於藝文性的社團有助於陶冶心靈,提昇生活品質。
中程目標──大三、大四:
一、慎於所選,重於所學:
大三、大四著重的選修課程,以切合興趣、論述實用、關懷土地為選修依據。像是生物科技導論、保育生物學、生態工法等。選修的同時也會將大一、大二所有課程做好複習,如此可為大三、大四課程奠定穩固的基礎。
二、生態保育活動:
已有前兩年的實地觀察,再加上大三必修的生態學,這時較有具體的生態保育目標及執行能力,並可參與或號召生態保育活動。除了活用所學之外,也為生態盡一份心力,並有助於提昇各界對生態保育的關注。
三、參與青少年心靈成長方面的志工:
大三、大四已有較成熟的個性和穩定的性情,更適合投入培育青少年成長的志工。同時也為日後教師生涯作預備,以使自己更能成為耐心與愛心兼具的老師。
遠程目標:
大學畢業之後,先報考高普考,讓生活多一份穩定的保障。之後報考研究所,在深具興趣的生物方面做進一步的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