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Horizon.prj
15~18世紀的世界經濟:第一卷
由
於 2007-08-23 06:35 PM 發佈 (624 查看)
日文翻譯名:
物質文明・経済・資本主義――15-18世紀(1)日常性の構造
作者前言(節錄):
為了勾畫出前工業化時期經濟的活動領域,並掌握它的全部廣度與深度,必須把一些通常彼此孤立的,在傳統歷史以外展開的事項拼湊在一起。每個時代,包括我們的時代在內,都在可能與不可能之間,在需要費點功夫才能得到的東西在絕對無法得到的東西之間劃清界限,人們之所以無法得到某些東西,過去是因為食物不足、人口相對於資源地過少或過多、勞動生產率不夠高、馴化自然起步不久。15~18世紀末,這些界限很少發生變化。人們甚至沒有達到自己可能達到的限度。
我們必須拋開我們周圍既有的現實,才能找到長期將世界禁錮在某種穩定狀態的那些規則,與隨後發生的神奇變化相比,這種穩定狀態委實很難解釋。
目錄:
Chapter 1 數字的份量 Le Poids du Nombre
還有待推測的世界人口數字
潮汐體系:人只是在片刻得到幸福,繁榮則災禍至,衰退則建設至
中國人口:依據《東華錄》,1680年滿族政權確立,1683年奪回臺灣,其後全面性的大陸擴張保護下人口猛增,延續至1740年,其間所有的低窪地與可灌溉的丘陵都被利用起來,山區燒荒墾地的情形也日見增多,後來人口過多,留給每人的土地逐步減少。
氣候的節奏:如果世界可能具有某種物理的整體性,如果生物史可能普及到人類的範圍,這種可能性也就意謂著,早在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與經濟的相互滲透以前,世界已取得了最初的整體性。
參考座標
Paul Vidal de La Blache:「人們不像水面上的油滴那樣在地球表面擴散,而像珊瑚一樣聚集」
十三文明:日本、朝鮮、中國、印度支那、南洋群島、印度、伊斯蘭地區、地中海拉丁國家、土耳其征服下的希臘、北方國家、俄羅斯-拉普地區、高加索文明、阿比西尼亞農業文明
歐洲人往往用他人的眼睛、雙腿與智慧,重新發現了世界。
見不到人,就會遇到野獸。
多數同少數的鬥爭
蠻族的勝利為時短暫,很快就會為被征服者的文明同化。真正對文明地區構成威脅的幾乎屬於同一種人,即在舊大陸中心的沙漠與草原上生活的遊牧部落。
猴子之所以不說話,是因為他們怕受人使役
如果忘記了戰爭所產生的效果,交往本身會失去意義。如果不談奴隸、不談附庸式經濟,歐洲是無法理解的;不談國內的未開化民族與國外藩屬,中國也是無法理解的。
Chapter 2 一日三餐的麵包 Le Pain de Chaque Jour
小麥
小麥價格的強烈起伏使它成為推動社會運動的主要因素,平時則因為相對價格最便宜而變成了窮人的習慣食物。
稻米
15世紀起義大利開始種植稻米,並在弗拉拉市場上出售,為了恥笑他人,人們往往說「他貪便宜吃白粥」,吃白粥與遭恥笑在義大利正是一語雙關的文字遊戲。
稻米在東方的灌溉制度促成了國家機構的龐大、村落的陸續歸併、集體制約與農村秩序的不安定。
為了作為肥料,棉花、油菜、黃麻、煙草、豆類、桑樹、甘蔗、芝麻、小麥的種植也都興盛了起來。
Chapter 3 飲食 Nourritures et Boissons
飯桌
富人注定為窮人的未來生活作準備,他們先去試驗各種樂趣,大眾遲早會有享用的機會
就飲食領域的貧富差距,世界上沒有別的國家比中國更大
Chapter 4 住宅、服裝、時尚 L'habitat,Le Vetement et la Mode
Chapter 5 能源與治金 Sources D'energie et Meallurgie
能源
Pierre Leon:「先有進化,然後才有革命」
Chapter 6 技術之革命與落後 Revolutions et Retards Rechniques
三大技術革新
各種實際的發現表明人們決心征服世界。
技術史的重要性
世界上沒有純技術的存在,社會總是在發明上扮演推動或阻礙的角色
技術是王;技術改變世界
Chapter 7 貨幣 La Monnaie
不完善的經濟和貨幣
各種貨幣好比不同的語言,它們發出召喚,使對話成為可能,只有存在對話時他們才得以存在。
不要以為一切交換必是等價交換,不要以為完善與不完善的制度不會彼此混合
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會有第三世界存在,接受對它始終不利的對話使它經常吃虧,不過有時候是迫於無奈。
紙幣與信貸工具
金錢使世界統一,也體現不公正
Chapter 8 城市 Les Villes
城市本身
不管在時間和空間裡處於什麼位置,一座城市總是一座城市
城市只有在面對一個低級的生活形態時,才能作為一個城市而存在,這條規則沒有例外
18世紀以前,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有圍牆,中國的圍牆更成了監視市民的設施,甚至在城市周圍建了四方形的滿城。
16世紀馬車在義大利出現,並促使街道大翻修,造成各式汽車與高級四輪轎車的登場
世界上沒有一個城市地點比廣州更優越,但是廣州在18世紀之所以交上好運,是因為滿洲帝國有心把與歐洲貿易的地點儘可能向南推移。
大城市成為遠程貿易的工具,活躍了世界經濟,本身又從中得利
城市都是所屬文明的產物,例如中國大部份城市幾乎沒有差別,只消看過其中一座,便能想像其他城市的模樣。
西方城市的特點
農業的改組促成自由的世界
現代化的城市變成了市民的小型祖國
大城市
城市的財富使人追逐享樂,貧富極其懸殊
四海之內無棄物
人口過剩是所有大城市都將面對的問題
結論:
想把人簡化成一個可被捉摸的人物,這根本是白日作夢,你剛要抓住以最簡單的面目出現的人,他卻已經回復了自己慣有的複雜性。
人類世界是個分階級的不平等世界,正是這種不平等、不公正與大大小小的矛盾推動著世界,不斷改變世界的上層結構,世界上真正可變的只有這種上層結構,因為只有資本主義能享有相對的行動自由。面對物質生活與一般經濟生活不易變動的結構,資本主義能夠根據自己的願望和可能作出選擇,投身一些領域或是放棄一些領域,並且以這些基地為出發點,不斷改造自身的結構,順便又逐漸改變其他的結構。
選擇,能夠挑選,即使挑選的餘地相當有限,這已是無比巨大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