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自治區

八、社會主義中國的現實謀略

為這篇文章評分
八、社會主義中國的現實謀略
鑒于完全的計畫經濟體制難以充分開發生產力、難以充分周到地滿足社會大眾的社會生活需要,鑒于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情勢,為了順應經濟開放、搞活的內在要求,中國正在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經濟,需要多種經濟成分、多種經濟主體進行公平競爭,以優化資源配置,發揮出最大的生產力。這使得中國的經濟成分,在原來比較單一的公有製(全民所有製、集體所有製)基礎上,增加了私有製(外資、民間資本)、混合所有製(公私參股)。中國的階級架構,從原來比較單純的工人、農民兩大階級成分,增加了資產階級成分。
總而言之,出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需要,中國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允許私有製、資產階級一定程度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需要從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兩個層次,加以界定、理解、把握。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指導權力,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只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政權不變色,任何經濟體制的試驗、探索,都不會使經濟力量走向民眾的對立面,造成全面的勞動異化與人性壓迫。
代表全體公民意愿、利益的國家機構,對于市場經濟的發展,進行巨視調控。具體表現為,以法律、稅收、財政等手段,調節社會生產,監控國家命脈產業、關鍵企業,端正勞資關係,實施國民財富的再分發,保障基本人權與國民基本生活,引導民眾實現共同富裕。
這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著本質的區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主導力量,是資產階級,及其精英把持的國家政權。他們從來不讓無產階級分享配置國家政治、經濟資源的權力,從來未曾、也不打算讓全體民眾共同富裕,反而對于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的趨勢聽之任之。隨著資本主義國家越來越強大、資產階級越來越富,無產階級更加相對貧困,在社會舞台上越來越失落、邊緣化,即異化更為嚴重了。
“至今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在全部紛繁複雜的政治鬥爭中,問題的中心,僅僅是社會階級的社會的和政治的統治,即舊的階級要保持統治,新興的階級要爭得統治。”(恩格斯︰凱爾?馬克思)只要社會上有階級、有不同利益集團的存在,階級斗爭就一定存在。階級間的合作,是在一定的製衡之下實現的;不能幻想離開政權的制約,而獲得一切階級的自覺合作。對此,掌握政權的無產階級不能有絲毫麻痺大意。在改革過程中,必須確保中國政權的無產階級本色,防止國內資產階級、外部力量聯合起來篡黨奪權。決不允許出現名義上普遍民主、實質上由資產階級精英把持政權的局面。各種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實質上都只是資產階級的貴族民主,對于無產階級從未失去專政意義。
“社會生產力已經發展到資產階級不能控制的程度,只等待聯合起來的無產階級去掌握它,以便確立這樣一種狀態,這時社會的每一成員不僅有可能參加社會財富的生產,而且有可能參加社會財富的分發和管理,並透過有計畫地組織全部生產,使社會生產力及其成果不斷增長,足以保證每個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滿足。”(恩格斯︰凱爾?馬克思)這一設想,體現了消除勞動異化、實現人性健康成長的愿望。為了實現這種願望,必須有一定的制度、技術措施來保障。目前,“有計畫地組織全部生產”這一猜想,仍然有待探索,以獲得效益良好的實現形式。同時,我們不得不仍然利用市場模式來調節大多數生產活動。我們不能因為某些計畫模式、市場模式一時的得失成敗,而徹底偏向于其中一方;一切都要服從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服從為民眾服務的需要。
“社會的財富,即執行職能的資本越大,它的增長的規模和能力越大,從而無產階級的絕對數量和他們的勞動生產力越大,產業后備軍也就越大。……最後,工人階級中貧苦階層和產業后備軍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這就是資本主義累積的絕對的、一般的規律。”(馬克思︰資本論)中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有可能出現類似情形。因而,需要國家、社會未雨綢繆,事先進行相關的調節,防止社會階級、階層過度貧富分化,並為民眾提供完備的社會生活保障,標本兼治。
“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一切提升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方法,都是靠犧牲工人個人來實現的;一切發展生產的手段,都變成統治和剝削生產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發展,成為局部的人,把工人貶低為機器的附屬品,使工人受勞動的折磨,從而使勞動失去內容,並且隨著科學作為獨立的力量被併入勞動過程,而使勞動過程的智力與工人相異化;這些手段使工人的勞動條件變得惡劣,使工人在勞動過程中屈服于最卑鄙的可惡的專製,把工人的生活時間變成勞動時間,並且把工人的妻子兒女都拋到資本的札格納特車輪下。”(馬克思︰資本論)如何防止工人在生產過程中被生產力手段所異化、被資產階級所奴役,可以由國家法律、社會道德、行業規則進行調節。如勞動日、勞動時間的減少,勞動強度的合理規定,勞動崗位的充分流動,充足的勞動(頭班)教育,廣泛的業餘活動機會,等等。
“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動或勞動本身,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馬克思︰資本論)資產階級的具體個人──資本家,作為純粹的投資者,實際上參與了勞動過程,即規劃有目的的活動、規劃勞動,為此付出了生產資料(資本)與一定的智力;如果資本家還擔當具體勞動的組織者、管理者角色,就必須付出另外的智力與體力。對于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使用自身勞動力的作用,應當予以適當評估。對于資本家的收益,應當考慮其兩方面的組成︰資本收益,勞動力收益。
“我們這裡所說的,是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每一個生產者,在作了各項扣除以後,從社會領回的,正好是他給予社會的。他給予社會的,就是他個人的勞動量。”“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在迫使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后;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他們的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發﹗”(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按勞分發,是體現社會生產公平性的基本措施。同時,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生產力發展水準的局限性,允許一定程度的資本收益分發。此外,國家、社會對勞動成果、社會資源進行一定的分發調節,以滿足全體社會成員健康發展的需要,即按需分發。但是,不管怎樣,應當堅持按勞分發為主導,不能顛倒主次,損害勞動者的根本利益和勞動積極性。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實踐。中國的富強,是中華民族的長久期待。“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大一塊地方,資源那么豐富,又聽說搞了社會主義,據說是有優越性,結果你搞了五六十年還不能超過美國,你像個什麼樣子呢?那就是從地球上開除你的球籍﹗”(毛澤東)“發展是硬道理。”(鄧小平)

人類社會總是希望獲得持續的發展。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經歷重大挫折之后,面對空前強大的資本主義世界,中國的發展問題尤為急迫。時不我予,落后要挨打。在所有的發展指標上,經濟發展又首當其沖。這是當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問題。為了經濟發展,中國民眾在許多方面作出了忍耐、犧牲;這種犧牲,必定是有限度的,而且必須得到回報。
社會主義要獲得健康發展,需要徹底正視現實的社會基礎,“摸著石頭過河”,在探索中前進。既不能妄想超越社會發展階段、一下子實現共產主義,也不能故步自封、無所作為。

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需要國內外健康、穩定的環境。

中國共產黨要牢固把握執政地位,與時俱進。共產黨要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具體表現為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先進性,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組成人員的先進性,為民執政的謀略、措施、技術手段的先進性,反對資本主義和平演變、反對自身腐敗的可靠性。在保證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分權製衡的政治制度。
以人為本、以工農大眾為本。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為民眾服務。“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目前,主要是要克服單純追求效益、速度,而過分忽略、犧牲民眾現實利益的傾向,保證各地區、各階層協調發展、共同富裕。
依法治國。中國共產黨對于國家事務進行巨視規劃,對于重要領導、管理人才進行統籌配置。國家各個機構、國民生活各個領域,統一以法律為調節手段。加強政治、經濟領域的社會大眾監督、輿論監督。
道德引導。堅持以共產主義理想陶冶國民,以中國優良道統、世界一切優秀衣冠文物成果陶冶國民,增進人的自覺解放。
民族共和,求同存異。徹底實行民族平等政策,引導各民族共同發展。堅決打擊任何民族分裂勢力和行為。
堅持對台灣的主權。以和平與戰爭的兩手準備,對待台灣情勢的發展變化。在決不放棄對台灣的主權的同時,一切納入社會主義發展的大局,統籌兼顧,爭取全勝,不囿于一時之得失。“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孟子)
堅持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推展健康的國際交往規則的建立。發揚中華王道道統,永不稱霸,不干涉他國內政,不計前嫌,開辟未來。面對美國獨大的霸權傾向,有理、有利、有節地對待。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長遠利益,韜光隱晦。“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孟子)
分類
未分類

評論

聯盟網站及推薦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