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寒谷】
0961113_作文
由
於 2007-11-13 09:00 PM 發佈 (422 查看)
連續三次被同一個老師給改到,
連續三次長文範文,供全年級學生參考。
老實說,除了第一點運氣很好以外,第二點我還蠻爽的XDDDDDD
(雖然說這不代表我學測就能寫得好...(默))
所謂文性分途,以下內容不一定代表作者人格啊~(核爆)
學與問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並重無庸置疑地,是我們在生活當中的必有態度。一旦思,你無可避免地會跟著出現針對事物而產生的問題,這促使你發問,等待智者回答你的疑惑。然而學與問皆有善不善之分,問得恰當與否,直接影響你求知時的效率;如此說來,問得好不好在某種程度上,似乎略勝學得好不好一籌。
我在求學時期曾遇上一位貴人:他讓我知道問問題前,需先對該樣事物,以及與其相關的部份有所了解;一旦我辦到了這點,我發現我提出的問題之間皆有關聯,就像珠鍊般一個接著一個。他曾要求我思考,以所之解決那些「問題」──而他們全部成了我在思索過程的「中間產物」。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以為無解的難題,全在我思考後獲解,而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直到最後,在我苦思竭智一番後仍無法解決的難題,我才在那時提了出來;這問題如同削去鈍頭,磨練再三的槍,筆直貫入所學領域的核心!子曰「大哉問」的情景,以及他知道其門下學有所得的愉悅,與此刻我提出的問題,似乎真有那麼一點相互輝映之妙!
我找到了善學之道,這使得我比較不擔心求學時事倍功半;然而我在「問」的功夫下得不夠深,這也是我今後仍要努力的重點。學問,學問,或許我們再是真要學的,就是「問」了吧!
寺
身為一名虔誠的信徒,我對於那坐落於窮鄉僻壤的古寺,自然有著莫大的嚮往。我在一次郊遊中迷了路,在一陣胡亂摸索中意外到達了這座僅有數名住持維護的小古寺──或許在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也說不定。
直到我雙眼對上坐在殿中央的老僧,那股悸動與感慨竟是更加地強烈。他微微一笑,以目光示意坐下,邀我一同冥想時,我在他的眼中看到了凝鍊數十載的智慧,以及數十載的澈悟。「你迷惘嗎?」他問,眼神直穿進我的雙瞳,像是淘洗著聚積在我心中的混雜泥沙,以豐涵的休養沉澱我慌亂紛雜的心情及思緒。
相較之下,我卻是一個盲目闖進他視野的莽徒;在他的眼中,我混髒的目光一如驚弓之鳥,慌慌然不知何去何從。好半晌,我逐漸冷靜下來。不知道他,這名端坐我身旁定禪的僧人,是否也曾有過一段對於未來所向毫無頭緒的時光?而我是否也能像他一樣,找到生命終得以作為支柱的堅定目標,並為之奉獻靈魂也無怨無悔?
在我與僧人的對視中,我們看到了彼此相彷的經歷;尤其在我們相遇的地點──寺裏的對視是最奇異而神妙的設計,這裡留存著傳續數百數千年,從菩提樹下的精妙領悟以至散撥至無數心靈的,智慧的奧義。
(註:題目要求最後要以『寺裏的對視是最奇異而神妙的設計,這裡留存著XX的奧義。』為收尾。當時批改老師的評語在上面寫了三個字……太長了!(爆))
給小偷先生的一封信
藉著畫筆與顏料,我得以將眼見的一切紀錄下來,這些獨一無二的畫作有如我記憶的延伸。我在時程接替的空隙間硬是騰出時間,把汗水和記憶,以及即興的水彩媒材一併塗抹在畫布上──這也算是對將要被收回的一方土地有所交代吧。
這番心情,我想你是懂的。也因此,我更不解的是,為什麼你明知道掠奪他人的記憶是何等殘忍的行為,卻還要把一路陪伴我走過無數艱辛日夜的記憶悉數取走,徒留一整個房間的悲痛?為何你不連蔓繞在我身上的其他艱苦也一併竊取,好讓我得以忘記這數年孜孜作畫時想要逃離的負擔?然而我知道,你是拿不走這些的,所以我不認為你在檢視「戰果」時,能和我一樣看到:每筆筆觸,每道色彩,甚至是參差灑落在作品與作品間,或者說是記憶與記憶間所連結著的汗與淚與情緒的釋放。
從你的偷竊手法來看,小偷先生,你一定是和我相交甚久的有人之一;我是如此地深信:這只是你對我所開的一個小玩笑,而你會在個展開展前歸還。老院的回憶、親人臥榻的憂苦,或許都是你難以體會的吧?對你來說,這六十餘件的作品可能只是你又一次的收藏,可是它們於我,早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一種紀念過往的方法與聯繫。
小偷先生,可以把我的記憶還給我嗎?
(註:最後一行剛好塞滿第二頁所有的作答空間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