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自治區
洋節重壓之下,道統節日如何“復興”?
由
於 2007-12-25 04:42 PM 發佈 (1599 查看)
您所在的位置: > 新闻资讯 > 岳阳关注>正文
文章出處來源:http://www.0730news.com/html/200712/10/090702231.htm
聞熱線:8224110 來源:洞庭之聲報
本文編輯:文婷 發布時間:2007年12月10日 9時7分2秒
光棍節(11月11日)、感恩節、平安夜、聖誕節、元旦、春節、情人節……從上月中旬起,越來越多的“洋”節“土”節接踵而來。無可否認,在物質經濟日益發達和訊息年代突飛猛進的今天,洋文化道統節日作為國外的節日,已向中國人拋起媚眼。洋節已大步入侵,徑直駐紮岳陽市民心中。面對即將到來的平安夜、耶誕節,這種比中國道統節還要火熱的外國節日,大有超過中國道統節日的勢頭。
洋節重壓之下,傳統節日如何“複興”?
現狀〉洋節氣氛正升溫 傳統節日漸行漸遠
離聖誕節還有兩個星期,25歲的吳浩(化名)已經向她的女朋友送了三件禮物作為今年聖誕節的“愛情見証”。吳浩告訴記者,跟女朋友是去年下半年認識的,當年耶誕節,吳浩特地在市內的一家酒吧訂了間包房,邀上所有朋友確定他跟女朋友的關係。女朋友跟他一樣,都喜歡過洋節。每當洋節一到,他們就可以盡情地跟著一幫朋友在酒吧瘋狂一回。這不,今年還沒到耶誕節,他除了為女友精心準備禮物外,又特地在酒吧預留了位置。“耶誕節酒吧生意好得很,那天去保證沒位置了。”吳浩告訴記者,“這幾個月,平安夜、耶誕節、情人節,是酒吧生意最紅火的時候,年輕人嘛,都愛過洋節。”
正如吳浩所說,現在岳陽市區無論是大街還是商場超市,你隨處可以見到那個矮矮胖胖的外國人───聖誕老人。
七月初七七夕節(中國情人節)、九月初九重陽節、臘月初八臘八節、農歷臘月二十四道統掃房日,這些都曾是市民耳熟能詳的中國道統節日,現下說起來,大多數人就只能翻開記憶的長河去追尋了。多年來中國不變的道統節日,不知何時被緊隨而來的“洋節”大範圍覆蓋。走上街頭不難發現,一個不驚意間,就會被接踵而來的“洋節”氣氛所渲染,特別是到現下,滿街的耶誕樹在各大商場酒店已披上聖裝,只待耶誕老人一聲令下。
西方洋節風的大肆卷來,吹向越來越多的市民。這種洋節之風已從早前的偏向年輕情侶邁步走向中老年人。在市民從發現洋節到過上洋節到崇尚洋節的同時,中國的道統節日在一聲無奈的嘆息中開始漸行漸遠。對此,面對全國各地勁吹的洋節風,有業內人士指出,發揚和繼承中國道統文化,讓道統文化活在國人心裡迫在眉睫。一些專家學人也一度憂心忡忡,這種憂心,不在於耶誕節變成一場盛大的娛樂宴,而是中國人過洋節意味著本土文化的喪失。
有市民曾算過,從11月底開始,聖誕節就提前一個月被商家炒得如盛夏般紅紅火火。在西方人眼中,每當耶誕夜臨睡之前,都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待耶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而耶誕節的前夜即是平安夜,這是歐美人回家團聚的日子。市民在過上外國節日的同時,卻少有人真正懂得國外文化節日的內涵。
透析〉洋節,是商家賺錢的商機還是市民崇洋心理的需求
今年65歲的羅永漢就是從現在開始想過個“人生第一個聖誕節”的退休老人。羅老告訴記者,自己活了幾十歲,但由於受道統文化熏陶,他原認為絕對不可能會過這種“外國人的節”。但現下只要有個洋節來臨,商家們都將洋節渲染得紅紅火火,在不知不覺中他也受到影響,加上老伴跟兒子的慫恿,於是在今年也打算過上個洋節。
當洋節大張旗鼓向人們走來,那么最先發起“過洋節”這個口號的是商家還是市民呢?記者調查發現,這個問題到現下還沒真正定奪。
“傳統節斗不過洋節”,南湖廣場附近一家酒店經理稱,不是他們要刻意渲染洋節,而是市民對洋節的關注度和期望度越來越高,現在商家都把目光瞄準年輕情侶,“但年輕人追求時尚,你總搞些‘土’節,他們認為你這家商店沒品味,跟不上時代。”前年,該店管理人員看到這種洋節風狂向國人,為剎住“洋風”,酒店於是大力渲染中國道統節日,沒過一個洋節,結果年收入比上年減少40%。“商家渲染洋節,從另一層意義上可以理解是市民對崇洋心理的需求,有市場就有需求,但有需求要有市場啊,這只能說是相提並論,不能看成絕對化。”這位經理說。
岳陽飛揚旅行社有關負責人段萬湘稱,其實商家跟市民都有同時過“洋節”的趨勢。現代人工作、學習等各方壓力較大,使很多人想找個理由放鬆自己。在這種情形下,中國的幾個道統節日當然不夠,當國人漸漸了解到國外的節日後,就借這種由頭來放鬆自己;與此同時,商家大肆炒作節日氣氛,導致洋節越過越洋,最終出現了“洋”盛“土”衰的現象。
反思〉有多少人了解洋節文化道統的淵源
在記者采訪調查的熱崇過洋節的青年人中,就拿即將到來的聖誕節為由,80%的人面對記者追問“聖誕節真正由來”表示疑惑。大部分人只知道耶誕節有個老人會在孩子們熟睡時在襪子裡塞禮物。
其實聖誕節是來自基督教習俗,是慶祝榮耀尊貴的上帝為了愛世人,便將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化成肉身來到世間,成為人的樣式,與人一同承擔苦難、救贖世人。耶誕節就是慶祝聖子耶穌基督的誕生。而在西方慶祝耶誕節不是只有耶誕節夜以及耶誕節當天,早在耶誕節前的四個星期日,便已經開始每周日慶祝耶穌誕生的習俗,這一段時間稱為“將臨期”。耶誕節最重要的意義是講“饒恕”與“和好”,這就是耶誕節的來歷。多少年後的今天,當它進入中國,進入時尚與個性的年代,這種作為“饒恕”與“和好”的意義卻隨著時代而演變。
面對越來越變味的傳統文化節(包括國內和國外),很多文化專家發出呼吁︰應讓傳統文化回歸本真。同時,一些市民提出,熱崇過外國道統文化節本無可濃非,但不能全都讓它同等於將商業化與追求吃喝玩樂融於一體,而應深層次地挖掘出它的文化淵源,追溯它的本真意義,將道統文化節日發揚光大,從而保持它的節日原味。
在西方傳統節日大肆入侵中國傳統節日的今天,如何重豎“傳統節日”這一文化旗幟,再現傳統文化的根源,成為當代人反思的又一話題。面對愈演愈烈的洋文化入侵,道統節日終究會不會在中國變成快餐文化、成為中國的一個匆匆過客,值得引起每一位國人的重視。
討論〉中國人到底該怎樣過洋節?
“土” 節逐漸被 “洋”節替代,這種趨勢越發明顯時,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洋節,或者應該怎么過,記者就此采訪了湖南理工學院教務處的劉老師。
劉老師指出,社會本是多元化,年輕人觀點的改變,跟現代社會文化思想相互吸取有益元素有關,因此年輕人可以適當過點洋節,讓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跟外國文化節日進行互相交流,這能為年輕人開拓眼界。像感恩節、耶誕節、情人節,這些都是年輕人自己給自己找一些娛樂健康生活模式的理由。但洋節應有側重點的選擇,如剛剛過去的感恩節,它其實可以作為親人朋友之間情感交流的載體,對身邊人進行情感交流,它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絕不是簡單的一個“節”字所能替代。
劉老師同時稱︰“不能簡單地認為過洋節就是不愛祖國傳統文化。在文化和過節的問題上,可以以自信和開放心態,做到兼容並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過,現下很多節,就連中國人本身的道統節,很多年輕人都不懂它真正的文化意義內涵了,這些年輕人在力捧洋節時都要重視自己的道統文化節,莫讓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節日也變了味。”
(鄭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