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藍町的神無境界
[投影] 父親讓女兒退學回家學禮儀 不讓孩子碰數理化
由
於 2008-01-22 06:15 AM 發佈 (251 查看)
小雨點的成長故事
和別人不一樣的小女孩
1月19日上午的焦作市,大雪壓城。但在市區一處沒暖氣的會議室裏,30多人正展開著一場辯論。
辯論伊始,主持人介紹到被稱為“小雨點”的與會者時,坐在會議桌核心位置的一位小女孩站了起來。
她右手展開,手心朝內,貼住左心位置,彎腰向在座的各位行禮,口中同時問候道:“叔叔阿姨們好!”然後坦然坐下。
這一舉動,引來熱烈掌聲,“這小孩子就是有禮貌,懂事多了。”有人私下議論。
“小雨點”只是小名,大名叫孫方信雨,今年11歲。
“這一禮儀是我創造的,叫醒池禮,是我的醒池教育法中重要教育內容。”辯論會後,56歲的孫常恭解釋,她是小雨點的爸爸。
而這場辯論會也是圍繞著他們父女進行的,主題就是“小雨點求學之路究竟應該如何走?”
考慮到辯論讓孩子聽到不合適,主持者讓小雨點到另外一間房間,她拿著隨身攜帶的《弟子規》,教跟著家長來會場的幾個孩子誦讀。
父親嫉俗孩子退學
這位懂禮貌的小孩子為何引得大人們為她的求學路爭論?話還得從她爸爸讓她退學說起。
2005年11月,擔任小學四年級副班長的小雨點,被爸爸領回家自學。退學前的小雨點成績優異,三年級期末考試全班第二、年級第五。
“讓她退學,是因我對學校教育體制看透了。在家裏我指導她自學,更有利於她成才。”孫常恭解釋。
讓孫常恭如此自信的,是他根據自己心得,創立的一套家庭教育方法。他將之命名為“醒池教育法”,正努力推廣。這套教育法出自他自己的省悟。在銀行上班的他於10年前臨退休時,突然覺得前半生有許多事情做得不理想。
“看過《論語》、《中庸》等典籍後,知道問題是自己在‘讓’方面省悟太遲,於是我給自己起藝名‘醒池’,告誡自己雖省悟遲,但希望他人早點省悟。”孫常恭說,讓他人早省悟的途徑是教育,於是自那時起開始研究教育。
靠著鑽研出的醒池教育法,他在焦作贏得“民間教育專家”稱號。於是他也就對小雨點的學校教育不滿。
“小雨點在學校學習,她累;老師教她也累,知識進步慢;家長接送她也累。”孫常恭說,“小雨點很聰明,照這樣下去,將來頂多考個大專或三本。”
他決定讓小雨點成為“醒池教育法”第一個完全受益者。越過愛人、學校的反對,他領回了孩子。
在家自學中外禮儀
回到家的小雨點,在爸爸安排下開始家庭教育:早上5點30分準時起床,背誦古詩、學習山東快書等;6點40分看《百家講壇》;7點30分早讀;8點10分開始上課,一天8節課,其中一節是體育;晚上8點30分準時睡覺。
一天8節課的主要課程,是學習文史哲有關知識,更多的則是中外禮儀知識。
“我想讓她成為禮儀大師,所以課程圍繞著這一塊做。”孫常恭說,小雨點將《中國禮儀大全》看完,並全部做了筆記。
為提高學習積極性,孫常恭讓小雨點備課,然後講給媽媽聽。
2006年,謝延信事蹟被媒體報導後,他還讓女兒跑到謝延信家中學習孝道。“百事孝為先,孝也是禮儀。”孫常恭對這點很得意。
他介紹,小雨點成了家族裏最有孝道的孩子,“每次回家,小雨點只要看到我臉色不好,就會問,爸爸什麼事情不順利嗎?我要是不說,她就會跪下,說是不是她惹爸爸生氣了?我要是不說她就不起來。”
孫常恭不滿足這些,又增加了課外教育,讓小雨點一個人趕集、去超市買東西,以便見世面,鍛煉膽量。暑假時,他還讓小雨點日搬磚200塊,連續一星期,以鍛煉意志。
2006年11月,小雨點從書上看到外國一少女走遍歐洲故事後,提出自己要遊全國。孫常恭尊重她的要求,安排各地朋友照應。目前,她一個人已把河南的省轄市走完。
重返學堂不學數理化
兩年家庭教育,孫常恭認為是成功的。“小雨點比同齡孩子成熟得多,知識面廣,口才也好。在一次會議上20多人向她提問,她都回答得非常漂亮。”他說。
不過,就在他按照自己標準努力打造未來的“禮儀大師”時,他的愛人和朋友們對他的行為卻越來越抗議。
“打一開始我就反對他的計畫,可我說不過他。”孫常恭愛人方書文說。在小雨點獨自出門“長見識”時,她曾尾隨悄悄跟蹤。
方書文告訴記者,小雨點剛開始在家自學還很投入,但時間長了,就顯得急躁和孤僻,對爸爸言聽計從,對自己時有性子。
“這都是離開學校造成的。她還是一個孩子,也有一顆童心,需要和同齡孩子在一起玩耍交流。”她對孩子未來十分擔憂。
方書文再一次就孩子入學問題與孫常恭發生激烈爭執,甚至不惜離婚抗爭。
2007年9月,孫常恭去焦作市23中推廣教學模式。交談中,校長建議,其實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可偏廢,如果兩者結合,小雨點成才把握更大。
反復思慮,孫常恭把孩子送到了學校,讓上初一。不過他和學校約定,小雨點在校只學語文、英語和地理,他覺得這些課能學習《中國禮儀大全》和《史記》。
孫常恭不讓孩子學習數理化,他認為數理化等都是用處不大的課程,可以不學。
“到現在我還很不願意孩子在校學習,想讓她回家。”這個念頭,孫常恭從沒有抹去。
辯論會上,孫常恭還當眾許諾:期中考試,小雨點語文、英語都考了五六十分,不好。如果期末考試這兩門功課達不到85分,她就得回家自學。
這一說法,立時遭到在場人士一片譁然。孫常恭不為所動。
觀點PK
前日的辯論會,與會者中除帶著孩子前來的家長外,還有小雨點現在所在學校的校長、其他學校校長和一所民間教育研究機構負責人任曉光。北師大博士、陶行知研究會會員程建庭也是此次辯論會主角之一。
說是辯論會,卻成了所有與會者與孫常恭的爭論會。所有人把矛頭都對準了他。
家庭教育PK學校教育
辯論會上,孫常恭一再強調學校弊端。他說,學生主動學習才會成為更優秀學生,可學校卻存在兩個主動一個被動弊端:老師主動備課主動講課,學生被動聽課。這不利於孩子成長,所以學生只有回家,在家庭中接受教育,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同時在家裏還可以靈活安排課程,不浪費時間,使孩子早日學完需要的知識。
程建庭反駁說,家庭教育只是學校教育有益補充,而不能全靠家庭教育,這是已經被證明過的。“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合作,才能讓孩子快樂學習、成長。”
他特意強調,每個家庭父母水準不一樣,註定全靠家庭教育無法推廣。“教育不是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而是為培養合格公民做努力。”
數理化PK文史哲
從讓孩子退學到現在又讓入學,孫常恭一貫觀點是數理化對小雨點成長沒用,不用學習,“我給孩子定的方向是禮儀,只用學文史哲”。
這一說法遭到了所有在座人士的一片噓聲。
程建庭說,孫常恭做法不但不科學,還違反了《義務教育法》。初中階段是基礎教育,所開課程都是基礎知識,都不能偏廢的,“數學是百科之母”,否則不利於學生以後發展。同時,廢除數理化與九年義務教育法相悖。
家長意願PK孩子意願
讓小雨點成為禮儀大師,是孫常恭努力方向。之所以選擇這個目標,他說,作為家長,應對孩子的成長有獨到之處。
“中國有上億兒童,都在學校考功名,難度很高。我不想讓小雨點也走這條路,想讓她走難度不大又易成才的路,禮儀就符合。”孫常恭說,隨著社會發展,懂禮儀越來越重要,現在學禮儀的人不多,容易成才。
讓孩子一定成為禮儀大師,使得眾人也擔心不已。一學生家長當即站起來說,家長意願能否代替孩子意願,現在家長讓學禮儀,將來長大了不想從事這一行業豈不毀了孩子?並且成為一個禮儀大師,就認為孩子成功了,這樣定義成功是否合適?
孫常恭回答道,為讓小雨點成為禮儀大師,他早在日常生活中埋下伏筆,“小雨點已對相關知識產生興趣。長大成人後,她對這行會有興趣,也不會對我的安排產生反感”。
專家建議
培養模式不適合其他學生
辯論中,程建庭說,從目前的教育狀況看,小雨點還是不錯的,家庭教育功能發揮得很好,“特別是小雨點的社會實踐教育,對培養一個孩子的動手能力很有用”。
但他又強調,這種方式不適合所有學生,畢竟目前還是應試教育,每個家庭狀況也不一樣,家庭培養未必能成功。
他認為,把小雨點定為禮儀大師,是家長根據自己的標準去劃定框框,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人生的目標應是孩子在能獨立思考時自己去考慮。
他認為,一個孩子的幸福必須建立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合作方面,少了哪方都不行。人生也不能用成才去衡量,而應是成功。“人生成功的標準是一個人的潛能、優點能否充分發揮,一生過得是否幸福,只要感到幸福就夠了。”
最後,他希望小雨點還是能在學校繼續學習。
大河網-河南商報 商報記者 王向前 文/圖
其實我更在意的是如果生的是兒子這廝是否還會這麼折騰。
內附真相:
http://news.qq.com/a/20080121/000903.htm
PS:我看完後唯一的感想就是……美OO夢工廠……
專門學習禮儀作法……將來打算才成為女王或者公主嗎?
附加評論:
他介紹,小雨點成了家族裏最有孝道的孩子,“每次回家,小雨點只要看到我臉色不好,就會問,爸爸什麼事情不順利嗎?我要是不說,她就會跪下,說是不是她惹爸爸生氣了?我要是不說她就不起來。”
----------------------------------------------------------------
這是孝道??這是奴化教育!
這是他老婆沒做到的現在要求女兒來做,忽然覺得父嫁是這個父親最想得到的Good Ending,哈哈哈。
這LOLI很聽她大叔的話- -
確實有好戲
教育水準也就這樣了
LOLI調教實踐?這人真有前途。
美少女夢工廠6快去跟這人取取經!
不要叫爸爸了,叫主人吧
父親大人大抵也是花了一番心思了吧,大抵XX夢工廠的父嫁製造的萌芽吧
如今這個社會能夠這麼執意決意追求夢想的人不多了,這麼單純有愛,這麼勇敢無畏,可是..可是...為什麼...我想哭了......
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即便是禮儀大師也是失敗。
搶錢搶糧搶女兒!
=============================
反正就是啊,生個女兒來,你自己隨便怎麼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