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鳥四人組
-
人工巢箱遮風擋雨見效
同樣參與燕鷗保育項目的阿嵐,大學時代已在米埔自然護理區當導賞員,對水鳥有一定認識。後來到青海旅行時「探望」鸕,以及在瑞典升讀碩士課程,看見池塘裡一對對的綠頭鴨時,便自然想起這些每年都到香港度冬的水鳥,更對千里迢迢飛到南方的冬候鳥感興趣。
阿嵐在工作時進行鳥類基線普查,又了解到不同生態環境的雀鳥特色,例如色彩繽紛的林鳥。至於數百隻燕鷗群集飛舞的壯觀景象,則最是難忘。
她說,住在海島上的燕鷗,屬於夏候鳥,牠們在沒有遮擋的石隙上生蛋,這些蛋和
雛鳥,除了要面對日曬雨淋之外,亦很容易受到登島人士的干擾,以致而其存活率大降。
為了增加燕鷗的繁殖率,漁護署參考外國的成功例子,利用郊野公園燒烤爐的組件,自行製作一些人工巢箱,裝置在島上,發現成效顯著。第一年,燕鷗島上的巢箱使用率更達百分之一百。燕鷗在巢箱遺留下的糞便、羽毛等,都反映了使用的情況。阿嵐滿意地說:「那些巢箱真的幫到牠們,讓燕鷗父母可以好好孵蛋,不用再受日曬雨淋,而雛鳥出世後也不用曝曬。」
害羞彩鷸也有活潑一面
Sunny與雀鳥的關係,可說是「日久生情」,後天培養出來的。攻讀環境學的她,自小便喜愛自然界的一切,但沒有主攻雀鳥研究,直至加入鳥類工作小組,才進行「地獄式」特訓:上課「惡補」鳥類知識和觀鳥技巧, 又經常跟工作小組的同事出外實習,從認識牠們的特徵、形態、行為開始學習。作為觀鳥前輩的Eric讚賞Sunny進步神速,Sunny笑說,原本只認識麻雀的她,隨日子已累積了不少知識和經驗,且學習得相當開心!
彩 鷸 幼 鳥 負責錦田一帶自然護理工作的她,經常與濕地雀鳥打交道,而區內名氣最大的雀鳥,便是深藏不露的彩鷸。她稱:「初時知道不少基建工程因為影響到牠們的居所,都要另外覓地重建濕地作補償,於是就有一個疑問──為何牠們那麼『巴閉』呢?這終於激發起留意牠們的興趣。原來,彩鷸對居住環境及食物的要求都很高,亦很挑剔,水位要適中,濕地不可過濕或過乾,又只住在蘆葦及莎草中,且十分害羞。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