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半冷血或半溫血並非定義精確的專有名詞。

前文所說,動物體溫系統可分為熱源、體溫變化幅度以及新陳代謝速率三方面來探討。

內溫、恆溫、高代謝即是俗稱的恆溫(溫血)動物。

外溫、變溫、低代謝即是俗稱的變溫(冷血)動物。

有沒有例外呢?有,當然有,而且還不少。

大自然是相當奇妙的。

內溫不等於恆溫,外溫也不等於變溫。

也就是內溫動物可以變溫,外溫動物也可以恆溫。

具有恆溫特性的外溫動物,英文為inertial homeothermy或是Gigantothermy。

中文是慣性恆溫動物。這類的動物由通常具有較大的體積。

體積越大,體重與表面積的比值越小,與環境的接觸面積也愈小。

故這種動物的體溫較不受環境影響而能維持恆定。

部分大型生物還出現特殊的熱交換系統進一步減少體溫散失,保留體溫。

包括革龜、鮪魚、大白鯊等等。

這些生物由於出現部分恆溫動物特性(體溫不受環境影響)但又不屬於恆溫動物(由身體機制維持體溫恆定)

因此有人就稱為半溫血動物。不過,這個詞相當不精確。

請參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Gigantothermy

至於具有冷血動物特徵的溫血動物稱為異溫動物。

這部分動物通常很小,在夜間休息時為了節省能量故將新陳代謝降低,使體溫隨環境溫度波動。

包括蜂鳥、蝙蝠、冬眠或夏眠時的動物。

以上就是較明確的定義。

另外,要回復歐文˙卓拉克

體溫調節機制在演化上屬共享祖徵,所以同一類的生物都具有相同的體溫調節機制。

若有個別動物演化出現不同的體溫調節機制,則這類動物會因為出現的演徵而被歸納到新的分類群之中。

若有興趣,可以去找分類學的書,這叫做支序學派。

還有物種多樣性,你是指生物多樣性吧?不能在這裡使用。

生物多樣性是指為了生態平衡,人類要維護環境中的物種數量,越多越好。

這跟單一分類群是否能適應眾多環境沒有關係。

要我來定義的話,我會把龍族歸為科,也就是龍科。

不同體型可歸為屬,其下則是各個不同的種。

和貓科動物一樣,雖然只有一種體溫調節機制(恆溫),但確有許多不同的物種分佈在世界各地。

以上

獵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