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瀟湘
對這裡提點異議
因為所謂的史實並非
恆久不變的知識
否則也無須考古和考證
之所以會被認定為宗教
而非所謂事實
有相當原因是因為信徒
對於邏輯考證有相當的排斥


或許是「史實」字詞的認知不同
對你來說的話,用這個詞或許比較好「一種曾經的存在」。
史實此詞的範圍較大,我將範圍縮小------我想沒人否定基督存在過這世界的事實。(孫中山不也存在過,才會有革命以致推翻滿清^^)


「一種曾經的存在」並不等同「史實」
然而人無法接觸「一種曾經的存在」
肇因於資料傳遞之疏漏
人的感官無法將觸到已消逝的聲音、已佚失的光影
即便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都可以存疑
何況本來就有桀誤的資料?



且具有全知全能全善特性之上帝
由於全善不會視當前世界為合理
全能有力改變、全知知道如何改變
兼之「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
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摩太後書2章13節)
意味上帝本身不會自相矛盾
則與當前事實相悖
反駁者或說邏輯不能超越上帝
或說上帝不能被試探
不論是前者或後者
都表示全能上帝不存於邏輯架構中
且要求無條件信任的想法也超出理性判斷外


可以用咬尾蛇的比喻來思考。
我舉出的例子只是比喻。
這個例子也可以參考:
「就像一個漁夫編織了一張間隔3公分的網子 出海撈魚
回家後就對大家說 所有的魚都在3公分以上 沒有3公分以下的魚

後來有個漁夫用大塑膠袋去捕魚 發現有許多3公分以下的魚,於是去找那個漁夫辯論
那漁夫說:「我只討論我這張網的範圍。」

不是我想嘲笑科學或怎樣的,而是限制在一個框架中能夠獲得的東西實在是少了些(也是最近練琴的心得)。學識不如知識,知識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我想這句話也有道理。我何管那麼多學識?只要能夠使用在生活中即可。回原題,邏輯能解釋許多事情的經過,卻無法解釋事情的源頭,這源頭似乎又被邏輯稱為「無意義」而不加以討論,在我看來跟那漁夫真的很像(汗)。

基督的愛只有一個條件:個人願不願意接受。
基督徒傳耶穌只有幾個目的:1.討神開心 2.好東西分享給別人
「超乎理性判斷」,其實並不無機可尋。耶穌的愛就擺在前面,既然是白白的恩典,那我們願不願意白白的接受呢?

「意味上帝本身不會自相矛盾
則與當前事實相悖」

耶穌早已將這時代的現象預言在新約中了。「神愛世人,幹麼還創造撒但引誘人類墮落?」神自有他的計畫,耶和華的道路不同於我們的道路。外人看似我被種種觀念挾制著,但我卻在其中找到更大的自由,就是超越生命的目標。

信仰「理性」不是壞事,但別忘記有太多事情超乎理性,你也是見證人之一。


看起來似乎是在說,神的架構包含邏輯的架構。
如果是這樣,神的領域就僅能用邏輯理解部份

問題在於此一超脫邏輯的架構,
無由證明有基督教的上帝
而非其他宗教神祇存在
至高是一回事、創世是另一回事
有無意志、人們是否可感又是另一回事
超脫邏輯之架構本身是可以存在的
只是直接將其連結到基督教世界恐怕有武斷的嫌疑

再者,「無法解釋」並非「不能解釋」
「無法解釋」可以因為使用者能力不足、未滿足特定條件
「不能解釋」則是因為架構本身不夠完整
前者要收集資料而後者要修改架構
正如羅素悖論引致內涵公理而修改集合系統一般
如果哪次架構修無可修又極其完備,卻無法解釋事理
就理性為判斷之本而言,那才人類理性的盡頭。
邏輯豈是不解釋源頭的學識?
那麼形而上學和符號邏輯從何而來?


相對而言,史實是邏輯架構下的產物
不斷被推翻、分析,以求更新
將兩種隸屬不頭概念的事物加以相提並論
並在其中一種的架構下討論
猶如探求顏色的味道、光線的聲音一樣
似乎不是非常恰當。


我這邊必須說一句看似離題的話,卻是整體的中心。
「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一切」
大家都一樣,後天的自我不斷放歌,原先的自我卻靜默不語。
是誰給了世界枷鎖?
人類。


就我來看,自我只會給予自我枷鎖
正如感官之體驗只限於感官之能力
自我有無先後天之分,眾說紛紜
我以為自我無二唯一
只是隨時而變。

由這點來看,後天的自我是
由取代先天的自我而確立的,
期間的變化連續且無限可分。
永遠只有後天的自我在高歌,
正如去年的你不會在今年出現。



在上帝架構下,人似乎沒有完全之自由意識
也不需為己身行為負完全責任
這似乎隱約有讓人推卸責任、減少罪惡感的意思?


「不需為己身行為負完全責任」
這不對@@!因為審判乃是從神的家開始,按照聖經說,基督徒是第一批受審判的人。若不為自身行為完全負責,那這人就會利用聖經當作放縱自由的利器,俗稱狂人。

我們依然有完全的自由意識,只不過我們寧願討神喜歡,不討人喜歡^^。

「這似乎隱約有讓人推卸責任、減少罪惡感的意思?」
說沒有是騙人的。但是聖經就這樣寫,神就是這樣默示的。「亞伯拉罕因信就稱成為他的義」,這是保羅說的。耶穌誠然擔當我們的罪過,但若我們繼續犯錯,這不是把耶穌當成罪惡放置處嗎?人對神的態度應該這樣?應該不是吧@@

關於減少罪惡感,我想這並不正確。我自己在禱告中的操練,通常是越禱告越感到自己的罪之深,以至於我痛哭懺悔。若以減少罪惡感來欺騙自己,我想這叫「基督教徒」不是「基督徒」。

基督徒就是活在矛盾中,望向永生的道。


受教了。(拱手)



我更在意的是關於原罪的概念
因為原罪無由證明
邏輯是人類統合經驗與知識
感官體驗和思想推演的總和
上帝架構下,似乎這一切都不重要了嗎?
就我看來,這似乎更像是「能而不為」
以求心安而已。


不是不重要,而是所謂的源頭與水流的道理。
人類的經驗並不比神大,神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啟示錄記載),這種概念人類可以理解嗎?現階段是不能,或許以後可以。(例如撓場等等的)

若人沒有原罪,那這世界上就不會有混亂了。(許多人將這混亂視為自然)
從精子開始人就有罪,因為那是一種競爭。這樣說好像很好笑XDD(炸),競爭最終會留下一個,卻剔除其他的。生物學說這是自然,但從包容ˋ大愛的道德觀念來說,這並不正確。(請會意)萬物生來就是爭奪,到了人類的強人主義更死許多人,最後卻一事無成。(也有拉,歷史應該也算是產物。)

人類因為墮落而無法體會墮落前的規律,而視墮落為當然,更享受在其中,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接著,神便差遣自然要人類認錯。科技的船,自然的船,萬物該走在哪邊?哪邊才會使地球平和?哪個比較省力?

重要與否,就由這星球的智慧生命體決定。

「就我看來,這似乎更像是「能而不為」」
說到重點了。聖經內也提到神對人類的放縱,罪惡仍叫他罪惡,聖潔仍叫他聖潔(好像是新約,我記得這是耶穌親口說的)。
若神輸給人類,那祂就是求心安。問題是神若會輸就不叫神了。

人類該怎麼走?世界該怎麼變遷?

嗯,人為的遺傳,就是法老。(請會意)

VARARA


我不認為有原罪
便是如你所說「視混亂為自然」
就我來看,大愛包容是眾多行為之一
並非有其特出之處
萬物之間的互動
可以歸本於「互相利用」
不過互取其用、互相享樂而已
喜怒哀樂乃至親情友情
是因為取樂也是利用目的之一
而人也有享樂的慾望
便為此作出解釋而已
是非對錯屬於事件完成後
對事件的詮釋
並非事件的本源
競爭這件事,也是如此

另外,我以為人未曾脫離自然
人不過是自然中的一物而已
沒什麼特出地位
與拯救、警告之類毫無關聯
自於環境破壞等等
就我來看是環境改變而已
改變成人類不適合居住的狀態
要說破壞,恐怕失之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