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Ghostalker的觀點

榮譽利益並非特出於情感利益之外
我所論之情感利益
乃是發軔於感性而回饋於感性者
上篇回文,我所提及不過其中之一
乃是泛泛而論及與人交往
然而與疏者來往並非不能有其利益

姑引孟子四端之說
其中惻隱之心云云
豈不是在與疏遠者來往時出現的?

就我看來,良心不過是感性之一
良心安慰自然也是情感利益


對於沙雕模型
我以為有若干不合理之處
裡面的假設似乎暗示資源無限
且獲得速度與個人努力無關

我以為人因比較而獲得滿足
只有當有比自己低劣者時
才能因為自我擁有事物滿足
或著幫助的人比某某多
或著財富比某某多
都是優越之喜的來源

沙堆之所以高聳
便是由此
我不認為怠惰者應該擁有和勤勞者相同的資源
聰明者應該擁有與愚昧者相同的財富
人生而不等,後天際遇不等,成就亦不相同
或著可以救濟低下者
然而我不認為必須恆持均等

再者,人命有盡
而沙堆崩塌的時間不會吻合當事人壽命
「只要自己臨終前財富不減即可」
我不認為沒有人會抱持這種想法

若說「不斷革命」打消一切不平等
只會虛耗能力而已
如何開拓新知與發明無窮?
革命或可提昇軍事能力
然而難以用於民生經濟
恐怕減少人力又空耗時間而已吧?

而且一切平等後
又該如何引人努力?
我不認為不斷幫助人
就是引人努力的根源
人沒有義務幫助任何人
特別是當自己也有所匱乏、或是無有盈餘時

以上,一點淺見。(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