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與物、人與人之間,心意絕不相通
這就是語言產生的理由
不論取得或創造,與對方的想法無關
我不以為有必要獨立討論

我不同意窮人必然對富人眼紅的觀點
天下間盡有苟且之人、循矩之士
更有不冀功名之徒閒適浮雲
我以為人之欲望,在滿足一定需求後
便不會有劇烈的渴求
這便是滿足的情緒
猶如饑者飽食便不再渴求食物
邊際效益遞減是人類行為的重要綱領
我不認為可以無條件將窮人視作
必然有對富人感到憤恨的特質
特別是當兩者皆由比較產生時

我不以為將團體內的互助合作
可以合理推廣到世界
人因比較而滿足
比較的對象或可以為虛設的概念體
或可以設為一實際存在的人物
然而因比較方知己有餘有不足
我不以為這是虛僞的快樂

至於俄羅斯工業
我不同意忽略民生經濟
孜孜矻矻於國防工業
糧食不能自給自足
對待東歐諸國猶如殖民地
以掠奪性貿易彌補食糧不足
宣洩過量產品的作法
可以作為比喻

資本主義的工廠或著壓迫
就我看來卻是分工合作
人沒有理由無條件助人
最大的物質利益,莫過於天下萬物皆為一人所用
然而僅僅是擁有,並不能有所新發明發現
兼之人命有盡,難以窮用
要將資源有效應用,莫過於分工合作
資本家與工人,乃是彼此利用
之所以有壓迫
乃是因為可以為工人的人遠多於資本家所需
是以我不認為壓迫是必然

大蕭條起因在於投資失當
資金挹注在投資市場而沒有換成實際物資
造成只是帳面上數字增加
物資反而因為民生產業萎縮而減少
這是貨幣法定主義下的現象
未可以喻

我不同意全世界的生命都有緊密的聯繫
而是當今彼此的影響力足以超越地緣分野
把知識當作當事人的產品保護
是鼓勵創造的重要制度
或著未盡完善,然而我不同意完全不予以保護
人與人之間,沒有理由無條件信任彼此
對於個人,可以因接觸而開始
對於國家,由於國家本身就是利益交換平台
多有物質利益的互相爭取,難有互助
對國家而言,最大物質利益莫過於萬物為其所有
兼之內部便能互助合作,對外人需求亦少
壽命也比人長的多,交流只有更少
而今若非區域資源不足,國際金融流通不易撼動
國與國之間斷去交流又有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