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心意絕不相通
所以才需要語言表達
然而語言畢竟只是外緣刺激
只能使對方貼近而無法相通
張甲之情不寄於趙丙之體
王乙之思不附於蘆丁之心
聯袂相傳,差異只會更多
感情利益,唯源自身

古典經濟學以為
一個社會中的供給與需求可以構成完全競爭
亦即生產者追求利益極大化,而消費者追求效用極大化
即沒有任何人的效用受損,資源分配獲得最佳效率
通稱巴瑞圖原則(Pareto Principle)
然而實際上因種種現實阻礙而受限
我之所以說不是必然
便是因為可以在部分區域、時空背景下完成
然而就國家整體而言尚有不足
是以有凱因斯經濟學理念產生
建立國家介入市場的基礎

我此處所言資本主義,便是此物

資本家以失業建立地位云云
我無法認同
完善體制下,工人可以成為資本家
取得盈餘是工作動力
對雙方皆然
照顧工人與否,其根本在於國家體制
而不在於資本家
或以為資本家與國家體制常有勾結
然而我不同意將兩者視作等同
至於資本家拿著遠遠高於贏得份額的利潤
我不以為合適
要取得資本,也須付出相當代價
何況度天丈地,計算投資方向
我不以為會是無所付出

我不同意全世界的生命都有緊密的聯繫
只是當前社會有如此現象
並不表示此為必然
實際上也有出兵接掌或「弭平」落後國家的想法

要達成最大利益
未必需要互助合作
將妨礙者抹去,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只是多有顧慮,所以未發生而已

歸本溯源
我以為人之本性,唯欲望而已
沒有理由不會互助、沒有理由不會合作
不清楚十年後的未來
不明瞭百里外的變化
以他者與自己有所差異為樂
以己身有所盈餘為歡
縱有悲憫,難以窮己以度人
也因為這樣,才有地位高低的差異
影響力大小的區別
人與人之間,絕不可能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