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揭發一個殘酷的事實。

所謂「可愛」,
在人類學及人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
是意指人類對目標對象的「幼體脆弱性」產生共鳴,
也就是說在人類的概念中,
可愛的生物具有幼體性;也就代表著具有脆弱性。
當我們覺得「小貓小狗好可愛」的同時,
潛意識已經先幫我們認定「小貓小狗好脆弱」,
(而且是具有侵略與破壞性的一種肢體性認定)
才間接對這些生物產生「可愛」的觀感。
而生物的幼體,
也就是靠著這種反向認知的機制,
以達到讓自己受到保護並得以生存。
同時,成年時還保有幼體特徵的生物,
亦容易讓人產生「可愛」的觀感。

人類的嬰兒因為具有人類文化(多面向而言)的保護,
因此對人類而言,「人類」一點都不脆弱,
所以在「可愛」的感受度上會大幅降低。

可愛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
希望大家在褒揚小動物有多可愛時,
能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