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虎吃掉了剛生下來的幼崽
2007年3月31日下午6時左右,湖南石燕湖森林動物園裏,東北虎輝輝出現了臨産征兆,與牠朝夕相處的飼養員不敢去驚擾,在籠舍外焦急地守候。晚上10時左右,飼養員帶著攝像機去籠舍旁邊巡查時,看到驚人的一幕:虎媽媽輝輝一口把幼崽咬住,含在嘴裏,掉頭往裏面的小籠子跑。飼養員以爲輝輝要把自己的孩子藏起來了,立即用棍子在籠子上輕敲,以阻止虎媽媽進籠。誰知道,任性的輝輝就勢叼住孩子坐在籠內。
10多分鍾後,飼養員見母虎稍微平靜下來,就用棍去扒幼崽,沒想到扒出的是幼崽的屍體。飼養員介紹說,當時,小幼崽還沒被吃完,只是被輝輝咬碎了。
母虎輝輝到底是怎麽了,爲何會吃掉自己剛出世的孩子?
母虎是爲了恢複體能才吃掉幼崽的嗎
“其實,動物學家已經在多種動物中觀察到嗜食子女的行爲,包括沙鼠、家雀、狼蛛和很多魚類。”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中心實驗室的王老師告訴記者,有意思的是,所有這些動物也照顧牠們沒有吃掉的後代,所以嗜子行爲肯定對進化有某種好處。
大自然優勝劣汰的競爭是異常殘酷的,母親吃掉自己的後代,是因爲可以從中獲得能量好處,以迅速恢複自己的體力。否則,完全有可能,精疲力竭的母親還沒有恢複體力,就成爲自己天敵的食物。
還有,如果孩子太多,自己根本無法全力保護、養育。在某些情況下,吃掉自己的後代,能將注意力放在同樣被天敵瞄準的其他子女身上。
“嗜食子女更像是一種免除需花太多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後代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讓父母爲後來的一批長得更快的後代保存能量。”同類對資源的普遍競爭會讓父母花來照顧子女的精力和時間變得有限,所以牠們只得強迫子女們快快長大,否則就會被吃掉。
但是,在動物園養尊處優的老虎輝輝鮮有天敵,根本沒有必要吃掉幼崽來補充自己的能量。其次,這次輝輝只誕下一隻幼崽,無優劣對比,在照顧上也不會分散精力。換句話說,如果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母虎輝輝完全沒有必要吃掉自己的幼崽,那麽,原因究竟在哪兒呢?
牠是因爲不識幼崽才下毒手的嗎
“貓科動物一般不會吃掉幼崽,但如果小崽身上留有其他動物的味道,比如人的汗味等,母親會起疑心並吃掉小崽。”王老師說。但是,輝輝的幼崽生下來,根本未與人接觸就被母親吃掉了,哪裏來的陌生異味呢?
“有一種可能,就是母虎不認識自己的孩子。杭州野生動物園就出現過類似事件,一隻東北虎媽媽,因爲一時狂躁,生生咬斷了自己半歲幼崽的爪子。”王老師介紹說,那只犯錯誤的虎媽媽“166”曾因多産而在杭州名聲赫赫。
難道,母虎輝輝也是因爲不認識自己的幼崽,才會下此毒手的?可輝輝已經有過做母親的經驗,況且又是剛剛生下的崽,牠怎麽可能不認識呢?難道,這幼崽與牠以往生下來的寶寶有什麽不同?
幼崽橫遭不測只因爲長得“與虎不同”
據輝輝的飼養員回憶,那隻剛生下來的幼崽確實和一般的小老虎不一樣,身上只有斑紋不是條紋,且顔色要深,牠面部的輪廓完全不同於老虎。“從各個方面進行分析之後,也只能將原因歸結於,母虎輝輝完全有可能是因爲生下了一個看上去很怪異、很陌生的幼崽而痛下殺手。因爲輝輝當過媽媽,牠應該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寶寶長成什麽樣。”王老師說。
輝輝的飼養員向記者道出了真相:“這可憐的幼崽外表異於同類,是因爲牠的父親不是老虎,是獅子。牠是獅子與老虎的愛情結晶。”
紅山動物園的獅子爸爸和白虎媽媽
獅虎戀的幕後導演是誰
“在純自然的環境下,想讓老虎和獅子迸出愛情的火花,無異於天方夜譚。”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動管部孫經理說,獅子是群居動物,老少三代可同在一起生活,而老虎是獨居的,有各自的生活領地,獅子是草原之王,老虎則是森林之王,相遇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很少。一不小心碰上了,爲了爭奪食物或者捍衛自己的領地,還會發生戰鬥。
“但是,人,卻可以做到。”孫經理告訴記者,只要把牠們放在一起馴養,日子久了,自然就産生感情了。紅山動物園獅虎園就是將斷奶後三個多月的獅寶寶和虎寶寶進行合群飼養。兩種貓科動物在最初合群時比較敵視,相互吼叫,互不理睬,活動時還各自圈出勢力範圍。但僅僅一星期後,雙方的敵意就消失了,獅子老虎玩成一團,非常親昵。在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氛圍中,牠們很快成年,並且都有了心儀的對象。除了同類之間,老虎和獅子也傾心相愛了。
相愛並能相守,自然就會有繁衍後代的問題。
牠們愛情的結晶爲何量少命短
“公獅子與母老虎的後代被叫做獅虎,而公老虎與母獅子的後代就被叫做虎獅。輝輝産下的幼崽就是一隻小獅虎。”孫經理介紹說,其實,小獅虎能夠順利地産下來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老虎和獅子産生愛情本身概率就很低,虎、獅受孕的機會僅爲1%至2%。而且,獅虎即便生下來,存活率非常低。這其中的原因又在哪裏呢?
“由於小獅虎生下來的樣子明顯不同於小老虎,母性不強的老虎會不管不問,導致幼崽死亡,比如2002年8月,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産下大陸第一隻獅虎,但母虎根本就不管,第7天,便死去了。還有母虎輝輝,乾脆把自己的幼崽給吃了。”此外,由於獅子、老虎同科不同種,基因差異大,導致牠們的後代的免疫力很差,多是心肺係統不完善,體質特別弱,早夭的就特別多。
據介紹,2002年9月,福州國家森林公園也降生了3隻小虎獅,其中2隻幼崽由於沒奶吃出生不久就先後夭折,剩下的一隻“花花”在飼養員的精心照料下,當年12月去世,存活了113天;2003年3月長沙世界之窗出生的虎獅“崽崽”於當年10月離世,共存活206天……
幸運的是,隨著專業人員對獅虎了解增多,盡心照看,有的獅虎存活下來。盡管數量極少——目前全世界的獅虎只有三十多隻。
活下來固然很重要,但是獅虎們還得面臨許多的悲哀。”孫經理說。
紅山動物園的三隻獅虎
獅虎爲何會無休止生長而虎獅則不長個
“首先,即使能夠成年,牠們的平均壽命也是低於老虎或者獅子的。免疫力低下的問題將會一直困擾著牠們,使牠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擺脫不了病痛的折磨。”南京市一所高級中學教授生物學的俞老師告訴記者,資料表明,老虎的平均壽命爲20歲到30 歲,獅子的平均壽命爲25歲。目前活得最久的法國獅虎“莉莉”20歲和最長壽的澳大利亞虎獅“諾艾爾”16歲,仍低於老虎與獅子的平均壽命。
“其次,最關鍵的是,牠會一直長。”俞老師告訴記者說,小獅虎出生時,只有一隻小狗那麽點大,體重也只有兩公斤左右。一旦成年之後,他們就會長成3.6米多長、500多公斤的“巨無霸”,體型將比2隻成年雄獅與雌虎加在一起還要大。牠們體重的增長從不停止,雖然到了後期增長緩慢,但仍在長,一直長到生命極限。
一般來說,任何一種生物的生長高峰期在發育時期。過了這個階段,其身體包括身長、體重都會穩定下來,爲何獅虎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這是因爲獅虎體內控制生長的基因出了問題,”俞老師告訴記者,通常小獅子抑制生長的基因來自於雌獅,小老虎抑制生長的基因來自雄虎,換句話說,雄獅和雌虎是不負責遺傳後代的控制生長基因的,所以,作爲牠們的後代,獅虎缺少了這一條基因,生長不受控制。這和某些生物相似,比如說魚類、爬行類等還沒有完全進化出控制生長的機制來,因此牠們實際上是一直在長大的,只是長到身體能夠承受的極端狀態以後生長會變緩。
而虎獅正好相反,體內具有公老虎和母獅子的雙重抑制基因,因此牠們的體型大約只有老虎和獅子的一半,而且由於抑制基因太多,在胚胎形成的早期很可能會死亡,所以虎獅的出生幾率比獅虎要低得多。
“此外,如果小獅虎能夠順利長到成年,從理論上推斷,牠們都將失去做父母的資格。”
獅虎戀能逃脫“斷子絕孫”的魔咒嗎
“自然規律是很難打破的,”俞老師告訴記者,生物界形成了一個個固定的種係,所有這些物種在遺傳基因上都是相對穩定的。不同物種理論上是不能交配的,這是因爲形成每一物種的遺傳基因程序、染色體組的結構,特別是染色體的數目是不同的。
據俞老師介紹,在體細胞內染色體是成雙存在的,每一雙染色體的形態、大小、功能都是相同的,其中一條來自母體,一條來自父體。這兩種染色體稱爲“同源染色體”。在形成精子或卵子之前,同源染色體進行配對,然後兩條同源染色體分別到兩個配子(精子或卵子)裏去,再通過精卵結合成爲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爲新個體。這樣發育成的新個體,它的染色體數目和它們的親體是一樣的。
如果是遠緣雜交,由於種間差異,染色體的數目、形態大小往往不相同。公獅子和母老虎雖然都是19對染色體,牠們交配後,通過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雖有38條染色體,但老虎和獅子屬於不同的物種,這38條染色體不能完全配對,在減數分裂的時候會發生紊亂,不能産生正常的精子或卵細胞,自然也就無法正常繁衍後代了。
盡管有消息說,雌性的獅虎獸可以生殖,但這也不過是傳聞而已。
老虎與獅子的相愛,似乎注定是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