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話一句:一知半解比無知還可悲。
§
有時候旁觀者的一味痛罵只會激起當局者的一味拒斥,到最後問題依舊沒解決反而更糟,不了解局面的局外人只會讓不了解局面的局內人越走越偏。
所謂盲人騎瞎馬。
§
衷心覺得「扶不起的阿斗」該改個說法:故意擺爛的阿斗。
友人M對此回答說:「我覺得意思一樣耶,故意要擺爛當然誰來都扶不起了。」
§
我住的那條路,兩旁滿滿的「O安生命」招牌,名為「生命」,實際上都是屬於殯葬禮儀服務公司。
生命其實就是死。
§
網路新聞:法國媒體替政治人物出櫃 犯眾怒
到目前還沒看見臺灣發生過這種眾怒
只會看到媒體的受害者被罵沒有道德
在華人心目中,隱私不是權利。想想道學家所謂「不欺暗室」。
§
試解「春秋為尊者諱」:如果一個候選人勝選,聲勢如日中天,你還捉著他的小辮子不放,就算你句句屬實,我們看了也會非常煩躁。
§
記得這首兒歌嗎?「小朋友我們行個禮,握握手呀來猜拳,石頭布呀看誰贏!輸了就要跟我走。」
你不覺得這歌詞根本就是誘拐小孩的臺詞嗎?
§
我讀《唐朝絕對很邪乎》:把人口降低,再坐享前朝生產資源,就是盛世。
§
你知道的,都是聰明人的社會是無利可圖的。只有笨蛋才會輕易掏錢出來灑。
消費型社會需要很多笨蛋,否則無以為繼。
§
有些時候不良施政會與人民素質低落的現象產生連結,互為因果,像是無法終止的惡性循環。
§
暴政有許多形式。像希特勒上台後犯下髮指罪行的政府並非常態。但像希特勒上台前的布呂寧政府,老是將罔顧民生的事設為政策目標,致力完成後仍無助於民生,卻還視之為政績,這種政府不少。
§
我不喜歡你酸人,但我誓死捍衛你酸人的權利。
杜崇:「同時我也有反過來把你酸到酸不出來的權利。」
§
「立志做大事」,卻不知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亂殺人這種事怎麼算是做大事?大事是掌握住國家機器再--
斬政客還不如當政客。
§
你知道吉祥話「金玉滿堂」接著下一句是什麼嗎?
「莫之能守。」(〈老子〉第九章)
§
許多有識之士所提出的主張,引發無數思潮與運動,這些主張便成了所謂的經典。這些運動的內涵與成果,通常與原初的主張有出入。
原本被視為錯誤的「正確」主張,因為後續思潮與運動的成果而被大眾視為正確,並永遠改變了世界與大眾的價值觀念。儘管如此,這些主張和成果還是有可能並非「正確」,但他們構成了一種牢不易破的神話:民主、解放黑奴、公民不服從、共產主義、性別平等......
友人J對此表示:「對既得利益者來說是錯誤,對受剝削者是正確。」
§
所有的議題都是假議題,唯一真實的是權力。儘管如此議題設定仍然必要,因為這事關既有權力體系的鞏固或推翻。
其實我也可以寫成「假議題也是一種議題設定,可以作為鞏固或推翻既有權力體系的一種手段。」這樣寫的確比較平實,不過你知道的,聳動而引起爭議本來就是議題設定所要達成的其中一種效果。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