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科幻風格的戰爭災難
大屏幕上顯示出一支龐大的艦隊,最靠進星球軌道的是一個奇怪的圓筒型東西,二十多艘其他飛船向圓筒裏面射出了粗大的光柱。等到光柱從圓筒另一邊出來的時候,已經變得巨大無比;它直接射向了星球。被擊中的部分是一個海島,瞬間海水爆炸性的蒸發,把一圈環形的巨浪向周圍炸飛開去。光芒消失之後,可以看到海島不複存在,留下的是一個巨大的紅色瘡疤,岩漿像血一樣流出來,遇上了倒灌的海水,頃刻間又是規模巨大的蒸氣爆發。可是還不等這邊的傷痕哪怕有絲毫穩定的迹象,第二束光柱又射向了另一個位置,那是在大陸上。爆炸的煙塵形成了一圈沖擊波,吹飛雲朵快速擴散。被擊中的地方留下一個可怕的大洞,緊接著岩漿和硫磺毒氣一起噴湧而出…
“這種毀滅星球的打擊,被帕爾塔利稱作‘萬王審判’。佛瑞爾行星,也就是我的故鄉,遭受了八次‘萬王審判’的攻擊。在那之後星球狀況急劇惡化,”隨著解說,屏幕上出現了末日一樣的景色:灰雲蔽日,樹木凋萎,幾十厘米的灰塵覆蓋在各個表面上;建築物大部分已經倒塌,寥寥可數的獸戴著口罩,用衣領緊緊按住口鼻匆匆行走。遠處的星盟空天飛機在等著最後一批乘客。
“兩周後,大氣狀況惡劣得連搜救隊都無能爲力了。到那時才只救出了17%左右的居民。帕爾塔利的攻擊影響了行星內核,磁場變動使得電離層異常。有幾艘救援船因爲恒星風的關係失去控制墜毀了。等到大氣再次回複穩定的時候,已經是兩年半以後。之後派去的救援隊沒有發現任何幸存者。維生設施因爲缺少能源而無法使用,被寄予厚望的核電站又毀於地質災害。二氧化硫的指標高得難以想象,成噸的硫酸和硝酸接連不斷地從天空落下。只能承認,佛瑞爾行星已經徹底死了。”
引用 作者: 種族主義政變——社會災難
據統計,整個蒼月聯盟有三千獸左右在解體時或解體後自殺。新蒼月元年-新蒼月2年中,舊加盟種族中的精神疾病患者數字上升了約四成。走上街頭的反對派遭到了逮捕和槍殺。解體的第一年內,約五千七百萬獸流離失所,爲了躲避新政權的迫害而拼死逃到國外,其中36%的獸在躲避武裝逮捕和荒野的嚴酷環境中喪生。蒼族的獸則因爲勞動力大量外流而經受著饑餓和困乏的考驗。在解體後的五個月內,蒼月的經濟實力就倒退了三年,唯一沒有受到大影響的就是軍部改組的帝國衛隊。現在蒼月自稱爲帝國,並且確實和以前那些謠言一樣,成爲了戰爭機器。
引用 作者: 核彈爆炸
就連那些在進行狂熱的法西斯主義遊行的人們也愣住了。所有人都盯著天上那顆帶來災難的彗星。它托著白色的尾巴越來越近,人們漸漸能夠看到它的金屬外殼反射著明亮的陽光。再往後,手持望遠鏡的人已經能夠看到上面的圖案了。
灰白色外殼上塗著“СФКЛ”的字母和一個大大的深綠色五星,旁邊還有一個醒目的黃黑相間的扇葉形標志。
街上的人們開始四散奔逃,鑽進防空洞和地下室。這時候那顆通常被稱爲“山毛榉-Д型”的彗星已經到了他們頭上。他們哭喊著,驚叫著,失去目標地奔跑著,絲毫顧不得踩到了自己的同伴身上。那明亮的彗星就仿佛冷眼在看著這一切,他看著這群醜陋的生物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絕望地爬上爬下。在它那它那不會眨動的複合制導攝像頭所組成的眼睛之後,攜帶著林盟的怒火。
就在幾天前,人類侵犯了翡翠林盟的國土,並且屠殺了當地的居民。他們有他們的一套說辭,他們完美地給自己開脫了。然而事實是一些居民的骨頭和皮毛居然被當做戰利品帶了回去,同時人類的法西斯主義政黨也在大肆慶祝...
現在他們將知道林盟究竟被激怒到了怎樣的程度。
那顆彗星突然變得比太陽還要明亮。它就像審判之光,把所有接觸到的人都在一瞬間蒸發了。有許多人變成了影子留在地上——因爲影子周圍的土地遭受了難以想象的炙烤,而影子處的溫度較低,所以這塊較淺顔色的地方就永遠地記錄了此人消失之前的樣子。那一瞬間仿佛無限長,世界變得安靜而平緩。汽車的油漆皮在剝落,紙張和木材悄無聲息地燃燒起來。遠處的樹木抖動著,只是光的壓力就讓它們開始搖晃,仿佛要捂住眼睛一般。
這一瞬間仿佛過了無限長。接下來是一聲誰也沒有聽到的巨響。天空中的雲朵被推成了一個環形,迅速向外擴散。而地面上也是一樣:殘骸和灰塵變成了一場海嘯,怒吼著席卷過整個城市。在這廢墟的巨浪中,已經無法辨認人的軀體。他們被蒸發、燒焦、撕碎,回歸了世界的本原。建築物的屋頂瞬間被吹飛,整個屋子就如不穩定的平行四邊形那樣向一邊倒了下去。車輛和家具就如同狂風中的樹葉一般,幾乎連落地都是奢望。地面和天空一起顫抖著,一些防空洞的屋頂塌陷了下去,它本來被期待著能成爲一個庇護所,可現在卻變成了死亡地窖。
很快,這一切歸於沈寂,徹底的沈寂。而遠處的人能夠看到那死亡之花高高地刺入空中,翻滾著,變得那樣光鮮明媚。
——爲了不破壞生態,林盟開發出了“山毛榉-Д型”聚變核彈,它不會遺留放射性沾染。
——同時,它的威力也不會讓它留下任何其他東西。

我寫的災難場面比較偏向於紀錄片的感覺,臨場感會比較弱。但是不知爲什麽我很喜歡這種風格,汗

大概是因爲“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的事情”更能營造出絕望的氣氛。也有可能是因爲我總是習慣於描寫領袖型角色,以至於報告式的描述更能符合角色特點。

於是,就又嘗試寫了一個核彈爆炸的場面,這個是比較臨場的。只是嘗試,不知道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