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在我定義中,災害跟災難是不同的兩個範疇,災害是天生而災難是人為。這裏我就不詳加討論。
GT跟巴查的引文都比較偏向災難風,GT他的寫作手法是比較傾向於紀錄片風格。(以參與者的角度去觀看&描述災難發生的經過),巴查則是著重在描述上(以他者的觀點描述場景)
為了要給予讀者心靈上的震撼感,我會比較推薦GT的寫作手法。要給予讀者那種衝擊,以參與者(受難者)的觀點加上他的心靈感受,更能夠讓讀者有所感觸。這時,過度鋪張的筆觸反而會形成阻礙,盡量以通俗的寫作手法為主。
至於諾藍那篇...在災害的描述上還是不夠力,地震並不是瞬間也不是持續性,用簡短的篇幅很難營造出災害的感覺。真要說的話,那一段反而是向引文一般的段落。只是給予事件(動機)讓之後的影響浮現,而不是主要描寫災害本身。(也就是主軸感覺上還是在人而非事)
---
好,結束上段評文,我比較想知道,閣下所希望描寫的是何種災難場面?
災難上的格局有大有小,如鮮血淋漓的慘忍屠殺,無情的空襲,戰爭,或者是地震,洪水,火災,隕石,蟲害等等。由於格局的不同,給予的震撼也不相同。

以此名遵從。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